1 / 14
文档名称:

蚕桑工作总结范文.pdf

格式:pdf   大小:36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蚕桑工作总结范文.pdf

上传人:江湖故人 2023/3/27 文件大小:3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蚕桑工作总结范文.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蚕桑工作总结范文 】是由【江湖故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蚕桑工作总结范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蚕桑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蚕桑生产,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茧丝绸行情的严重影响,
全市上下顶住了桑田面积锐减,发种饲蚕直线下降的压力,克服了早
春桑树冻害、夏季连续阴雨、秋季病虫害高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
实现了提质、增产、增效,夺取了全年生产的丰产丰收。全市年末保
,全年发种752344张,总计生产蚕茧34733吨,
蚕茧总
。,
蚕农户,。
一、20xx年蚕桑生产的特点
1、桑田发种大幅减少单产水平有提升
据统计,,较上年同期减少
。其中春季投产面积27万亩,是上年的69%。全年共发种
,,减幅达32%。蚕桑生产的总量严
重下降。而全年各期单产水平均较去年有明显增加。全年平均张种产
,,增幅为19%。其
中:,为近年的
最好水平。
2、行情转稳茧价回升效益增长很明显
随着茧丝绸行情的企稳回暖,蚕茧价格也逐步回归正常水平,蚕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1~
:.
农养蚕的效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上涨27个百分点。在全年减
发蚕种近三分之一的形势下,蚕茧产值仍不减去年,甚至比去年增加
%。其中,春茧收购均价即比上年秋茧有较大幅度回升,全市
,比去年秋茧均价上涨63%(
元/公斤),虽不及08年春茧水平,但对效益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秋茧价格则是一路飙升,几近08年秋茧价格的2倍。全年蚕茧产值
。。,
,增加了23%。一些重点镇村的养蚕收入超
过了4000元/亩,典型的村组和专业户、示范户的养蚕收入高达
5000~6000元/亩。
3、气候环境异常变化蚕桑安全受影响
4月1日、2日凌晨,我市北三县主蚕区遭受霜冻灾害,桑园占
比较大的农桑系列和育71-1等为主的早中生桑品种冻害严重。受冻
面积近16万亩,其中,冻害严重损失较大的有6万多亩,约占春季
投产桑园的22%。蚕业技术指导部门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第一时间将应对措施贯彻到乡镇村组,采取了增施叶面肥、加强桑病
虫防治、桑树摘芯降干、推广小蚕共育、加强大蚕期防高温等应急措
施,同时适当推迟发种时间,缓解叶蚕平衡,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
贯彻落实,将霜害损失降到最低。尽管如此,因受冻害影响,全市仍
至少减发蚕种5~6万张。
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连续二十多天阴雨,导致桑树普遍出现生长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2~
:.
发育迟缓,枝条细短、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秋叶产量和质量稍差,
在此种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桑园病虫基数攀高、品种多、发生量大,
影响了秋蚕叶源。
晚秋蚕上蔟期间,海安、如东、及邻近的东台、大丰等地域同时
突发大面积熟蚕上蔟不结茧现象,涉及区域有20多个乡镇(场),南
北跨度上百公里。4县市累计受损蚕种超过4万张,2万余户蚕农颗
粒无收。专家实地考察鉴定认为系由环境化学因子引起的亚急性中毒
所致。蚕桑生产安全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甚大。
二、20xx年的主要工作
一、稳桑保桑调整优化布局
受去年秋茧市场行情下滑、茧价下跌,蚕农收益大减的影响,08
年秋蚕过后,全市各地均出现挖桑毁桑现象。至今年春蚕生产前夕,
全市统计桑田面积已不足30万亩,春季投产面积仅27万亩,较上年
同期减少30%。
根据蚕桑生产面临近年最为严峻的形势。一是争取政府和领导重
视与支持,二是想方设法稳桑保桑,三是抓住机遇调整产业规划布局。
各级领导对今年的蚕桑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南通市政府将蚕桑产业
纳入大农业的整体范畴通盘考虑,提出了根据茧丝绸市场行情,抓住
机遇,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扭转蚕桑下滑趋势,保持蚕桑稳定发展,
建设优质高效蚕桑业的原则要求。有关重点县市将蚕桑列为高效外向
农业,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海安、如皋县(市)政府采取桑园
更新补贴、蚕种补贴等“稳桑保桑”政策,如东、启东等县市积极推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3~
:.
动小蚕共育补贴,减免共育费等政策落实,维护蚕桑产业的稳定,去
冬今春更新拓植桑园仍达万余亩。在规划布局调整上,将蚕桑发展的
重点落实在海安里下河地区、海安、如皋高沙土地区以及通扬河沿线。
里下河地区是大农业规划的生态农业片区,也是发展蚕桑生产的重点
地区,通过扩大连片种植,积极培育蚕桑优质高产示范基地;高沙土
地区也是蚕桑生产重点地区,以老桑更新、连片种植为重点,稳定现
有桑园面积,合理桑园布局,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水平,提高蚕茧质
量和效益;通扬河沿线以稳定现有桑园面积为重点,建设“一村一品”
蚕桑特色村镇,推动桑园由城镇向周边转移,保持区域桑园面积基本
平衡。
二、积极应变减轻灾害损失
4月初,受冷空气影响,北三县遭受霜冻危害,全市受冻面积约
16万亩。一是宣传引导,稳定蚕农生产情绪。
针对冻害后,部分蚕农对春蚕生产的恐慌心理,充分利用电视、
广播、流动字幕、会议、培训等各种形式,宣传蚕桑生产形势,稳定
蚕农情绪,增强蚕农信心,避免盲目退种、挖桑等过激行为。二是加
强培管,促进桑树发芽生长。冻害发生后,立即对受灾桑园加强管理,
冻害严重的适当降干剪伐促进下部桑芽萌发;适时追施速效肥和桑树
专用复合肥,促进潜伏芽和副芽萌发和桑树生长;抓好桑园治虫,保
护新芽不受桑象虫、桑毛虫、桑尺蠖等为害;及时清理桑园不合理夹
作物,保持桑园光照和通风,加速桑叶生长。三是调整蚕期,推迟蚕
种出库时间。根据气温和桑叶生长等多种情况,结合各县市的具体实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4~
:.
际,将春蚕出库发种时间适当延迟3~5天,在确保后期蚕作不与农
时与气候冲突的前提下,留足桑树生长时限。由于行动快速,措施得
力,贯彻到位,春茧生产取得了单产和效益的近年最好水平。全市平
,,
,%%。
7、8月间,我市连续二十多天阴雨,导致桑树普遍出现生长发
育迟缓,枝条细短、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为确保秋蚕用叶,一是
增施秋肥,促进生长;二是准确预测病虫发生期,抓住关键,精心组
织,全面发动,确保病虫防治到位,使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三是将蚕期较常年推迟5天左右发种,赢得了桑树治虫的安全间隔时
间,桑树生长期的延长,也提高了桑叶产量。今年秋蚕除了蚕叶保持
基本平衡外,,比去年增加了7公斤,提
高了20%,也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三、组织落实实施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我市的海安、如皋分别被纳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北综合试
验站建设。在体系综合试验站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安排下,于相关蚕桑
重点乡镇,设立桑病虫预测预报、桑药试验调查点和蚕病、蚕药试验
调查点,规范蚕病防治、桑病虫测报防治技术。开展新蚕品种农村试
养鉴定,认真选点、专人负责、及时培训、强化指导,严格按照省新
蚕品种农村生产鉴定要求,规范操作、准确记载,认真调查、仔细分
析、科学总结,为全省农村新蚕品种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今年共进
行了10个新蚕品种试养鉴定,总计参与试验的蚕种近2000张。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5~
:.
在生产关键时期,举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
邀请国家蚕研所、苏州大学、省蚕种管理所的蚕桑岗位专家以及本地
部分蚕桑技术专家,为基层镇村蚕桑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
户、养蚕大户代表传授生产技术。
6月份,省农林厅在海安县召开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北综
合试验站暨全省20xx年春蚕生产现场观摩会。与会的专家和领导在
观摩了海安镇新丰村和南莫镇砖桥村两个“一村一品”蚕桑特色村高
标准桑园管理、新蚕品种试养和春蚕五龄期蚕台条桑平面育、地蚕条
桑斜面育等现场,对我市在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给
予了充分肯定。
10月份,商务部组织广西、安徽、重庆等西部地区16个省(区、
市)、市、县商务系统主管茧丝绸工作的领导及“东桑西移”基地蚕
业生产管理与技术干部到如皋参观高效蚕业和优质茧基地建设。在参
观了如皋市高明镇高效蚕业示范园、新丝路公司高明中心茧站和江苏
新丝路丝业有限公司后。对我市在“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区域规模发
展;开展科技创新,探索高效配套技术;建设生产基地,实施优质品
牌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绿
色家园”等方面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
四、组织实施蚕桑“高产创建”
在局统一部署下,蚕桑生产纳入了全市“粮棉油茧双高万千示范
片”创建活动之中。蚕桑业的创建目标为示范片面积6万亩,实现亩
平产茧125公斤,示范辐射带动蚕桑总面积20万亩。建设内容重点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6~
:.
是强化小蚕共育,推广应用蚕用自动温湿控制器,提高小蚕共育自动
化程度。推广漏空透气育、斜面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稳步提高
蚕桑生产水平。推广方格蔟营茧,促进蚕茧质量提高。开展桑园合理
套种与套养,推行订单种植,引导、扶持、发展套种特色品种,套养
优质家禽,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与产业化经
营。
各地对创建工作十分重视,所有创建单位均建立了由县分管领导
或局主管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并分别建立规划组、实施组以
及技术组,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开展。在创建工作落实上,采取技术专
家负责制的办法,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培育蚕桑科技示范户和核心
示范方,建立健全村、组、示范户为一体的技术推广网络,形成良好
的技术推广与辐射机制;编制专门技术手册,印发实用示范技术资料,
将开办技术讲座、电化教学、现场示范和到户指导等有机结合,提高
技术推广的效果;采取技物结合方式,提高蚕农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
性。
海安县大公镇示范片根据现代农业、规模农业的建设要求,定位
“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栽植方法、统一树型”的“四统”要求,
更新扩栽桑园1200亩,扩大了连片种植,缓解了粮桑混作和水旱相
包矛盾。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种植、高水平管理、高效益产出”
的“四高”目标,以群益村核心方建设为引导,建设“一村一品”蚕
桑特色村。
海安镇积极推广省力养蚕配套技术,提高工效增效益。一是普及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7~
:.
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器,提高小蚕共育率和共育水平,小蚕共育率96%
以上;二是推广五龄条桑斜面育技术,全年实施率70%以上;三是推
广桑园覆草5907亩,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四是统一进行桑病虫
综合防治药剂、方法和时间,五是全面使用方格蔟,实行组合售茧,
方格蔟使用100%,组合售茧100%。
如皋市在创建工作上强化机制创新和设施建设,通过如皋丝韵蚕
业合作社的运筹,在示范区内与蚕农签订建设合同书,为蚕农提供优
质蚕种,对生产提供服务,蚕农将蚕茧由合作社组织售给公司,并享
受公司的价格优惠和利润分成,互利互惠,形成了“公司+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机制,项目区共有10418户蚕农加入合作社。
在设施建设上,2个示范区共流转16亩土地,用于建设优质桑苗繁
育基地,。新建和改建了31座
共育室,增加共育面积727平方米,共育容量1497张,实现了“有
天花、地坪、消毒池、贮桑池(室)、加温设施和足够蚕具”的标准;
新增推广蚕用环境控制器216台;;在示
范区专门配置36台桑园专用机动弥雾机,对桑园病虫害实施了“统
一配药、统一剂量、统一时间”防治,对蚕室蚕具及蚕体消毒防病用
药也统一品种,按种张用量配发到蚕农,收到理想效果。
一年的创建工作,示范方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5个万亩示
范方共涉8个乡镇、48个村,。
,%,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8~
:.
元,高出全市平均亩产值18%。其中,示范建设核心方的亩桑养蚕、
亩产茧和亩产茧值,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28%、118%和121%。
五、加强蚕种生产质量监督与市场秩序监管
在蚕种生产管理上,把握各个生产环节,将质量监督管理贯穿于
蚕种生产的全过程。蚕种生产强调贯彻管桑、养蚕、制种等各项技术
规范,重点着眼于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合理调整结构与布
局,改变过去的多订蚕种多收蚁量的“贪多”做法,适当压缩人均饲
养量,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市场监管上,严格按照《江苏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工作暂行实施
办法》的规定,加强了对蚕种生产经营资格申报的审查监督。全市经
省厅审核批准的蚕种生产单位三家、经营单位一家。都能做到持证生
产经营,经营的蚕种均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在维护秩序方面,一是建立台帐备查制度。市里明确要求各县市做好
蚕种订种与配发的明细台帐,对相应行政区域内订种与发放流向等情
况,登记造册,存档备案,做到心中有数。县里到乡镇,乡镇到村组、
共育室,村组及共育室具体到农户。对私贩蚕种的对象进行排查,建
立举报制度,掌握私贩种来源,对打击私贩蚕种有功人员实行奖励。
海安县还专门明确了蚕种市场秩序实行属地管理的规定,镇村蚕桑服
务机构依法承担所辖区域蚕种市场管理工作。二是依法打击私贩蚕种。
蚕业管理部门配合农业综合执法、公安治安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对无证种贩私自从外地购回未经有权部门检验的蚕种,依法进行查处,
严厉打击蚕种贩子,维护蚕农利益。今年上半年,如皋市对去年非法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9~
:.
经营蚕种的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主犯张佩法,
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其余8人依其犯罪事实,
分别受到判刑、缓刑及拘役的刑事处罚,共没收违法所得3万元,并
处罚金计24万余元。海安县也成功查处私贩蚕种案件2起,销毁私
贩蚕种450张,其中一人被依法逮捕,进入刑事侦查。通过依法打击
行动,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打击了非法种贩的嚣张气焰。
六、扎实开展桑产业综合开发
继续开展桑枝栽培秀珍菇、猴头菇、灰平菇、毛木耳、灵芝等高
档食用菌工作,上半年接种八个品种15000多袋,产品大受欢迎,供
不应求;下半年接种了杏鲍菇、茶树菇、金针菇等三个品种6000袋。
建设桑园养鸡示范点。通过考察和调研,我们认为桑园养鸡可操
作性强,经济效益可观、生态效益好。利用桑园良好的生态环境,饲
养蛋肉两用的本地草鸡,通过饲料结构的调整(野外昆虫、杂草),
提高草鸡品质,推出桑园鸡品牌。在高明镇晓庄村试点桑园养鸡取得
进展,千亩桑园养鸡工程总投资500万元,一期工程500亩桑园养草
鸡25000只,并与农户签订合同,适当返利于蚕农,带动全村农民共
同致富。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600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园区
+农户”运行模式,可带动周边群众800户,户均增收1800元。
海安县曲塘镇利用桑园冬闲套夹种榨菜5000亩,与好福来榨菜
厂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南莫、西场等镇套夹种荠菜等供应上
海、南京等超市;海安、城东等镇发挥城郊村优势,桑园套夹种青菜、
大蒜、菠菜等常规蔬菜供应城镇农贸市场。如皋市石庄、常青、袁桥、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10~
:.
白蒲等地多年坚持在桑田间作菠菜、荠菜、甜豌豆、菜苔、西兰花等,
成片面积有的多达1000亩,桑田亩效益增收近千元。如东县掘港镇
野营角村陈宝林等蚕农在桑田中夹种黄花菜、牛角瓜、青菜、罗卜菜
等,每亩增收千余元,苴镇风阳村4组李金发在桑园中养鸡,河口、
马塘等镇桑园套种玉米等每亩增加200-4000元收入,使桑田真正成
为了高产、高效的典型。
在蚕桑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上,海安县雅周镇结合招商引资建设
电缆盘加工厂,将废弃的桑枝、桑根粉碎加工成电缆盘,每年可消耗
1万亩的桑枝、桑根;该县南莫镇引进外地客商,建成日产5吨金针
菇全自动控制的工厂化生产基地,可利用3000亩的桑枝条;今年秋
季开始,在两个蚕种场尝试利用废弃桑叶生产桑叶粉,饲养畜禽,提
高畜禽产品品质,进一步提高产业综合利用水平,放大蚕桑比较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蚕桑生产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1、蚕业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季节性劳动用工较多,且受气
候、土地、环境资源和市场行情等多因素制约,存在非技术性风险,
蚕农生产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2、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老年人体力跟不上,中青年人对此兴
趣索然,有的甚至动员少养或不养,侍机挖桑改种;
3、蚕茧收购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了收茧秩序的混乱,严重影
响了茧质提高和技术推广,对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
4、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增多,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加剧,蚕桑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11~
:.
生产的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5、私贩蚕种情况依然存在,蚕种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
20xx年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
工作目标:稳定现有桑田面积,其中建设高效桑田20万亩。全
年发种70万张,产茧3万吨。
四、重点工作:
1、调整蚕桑区域布局优化结构
围绕里下河、高沙土、通如地区三个蚕桑特色产区的规划布局,
以打造全国一流优质茧基地为目标,在宜桑地域适当扩栽桑田,保持
桑田面积动态平衡,乘势填平补齐插花田,扩大连片种植。同时积极
开展老桑更新,提高桑园的整体素质。大力培育蚕桑优质高产示范基
地,重点建设基地县(市)、规模乡镇、专业村组和养蚕大户,彰显
蚕桑高产、优质、高效的区域特色。继续发挥市级“引繁、培育”优
质高产桑、蚕品种对南通市蚕桑产业的支撑作用,引进、试验、示范、
推广蚕桑新品种,不断提升蚕业科技水平。
2、开展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生产水平
开展蚕桑优质高产“双高万千示范片”创建工作,加大桑园肥料
投入,改善施肥品种结构和施肥方式,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积极开
展桑园合理套种、夹种,推行订单种植,引导、扶持、发展套种特色
品种。
3、完善桑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加强预测预报和联防联治
进一步完善测报工作体系,充实测报与防治工作力量,实行桑病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12~
:.
虫害联防联治;加强病虫监测,按蚕业区划布点,引进应用性诱、灯
诱等先进测报手段,观测调查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消长规律,准确预
测重点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具体病虫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组织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群众规范桑园治虫,做到“四个统一”;
继续开展桑保用药试验筛选工作,探索新型防治模式;开展防治技术
研究攻关和测报防治技术信息交流,进一步加强对斜纹夜蛾、桑螟和
尺蠖等重点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确保桑树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水平
以下。
4、整顿和规范蚕种生产与经营秩序
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蚕种管理办法》,加
大蚕种繁育的技术指导与管理,努力建设优质蚕种繁育基地。积极开
展蚕种储备制度的相关调研,推动蚕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蚕种
加工设施配套。
5、维护蚕作安全生态环境,严防养蚕生产中群访事件
一是加强疫病防控,把好蚕种质量关,确保蚕期安全;二是加大
农资市场的监管督查,防止假劣农资坑农和影响蚕作;三是加强对污
染企业的监控,及时沟通,减少污染排放,甚或蚕期临时停产治理;
四是组织协调农作物治虫与蚕期布局的避锋及药物筛选,规范农业治
虫的药剂、时间和使用方法,促进粮桑和谐发展。
6、强化基础研究,推广普及实用技术
加强叶质测定、桑园测土、桑树及家蚕病虫害的化验、分析和鉴
定等基础工作研究,科学指导生产实践。通过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13~
:.
农民的培训,普及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小蚕共育技术、条桑斜面养蚕
技术、漏空透气蚕台养蚕技术,推广方格蔟上蔟室外预挂、节能烘茧
等提高和保全茧质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7、探索桑园立体种养,提高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通过“市级抓典型、县乡搞推广”的模式,利用现有桑田资源,
研究并指导蚕农搞好秋冬桑园合理套夹种,积极联系蔬菜加工与流通
企业与蚕农订立产销合同,实现订单生产。大力推进桑枝食用菌、桑
叶、蚕沙、残枝等作为畜禽功能性饲料的养殖业,具体落实桑枝培育
食用菌、桑园套养优质家禽等项目实施,提高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蚕
桑业竞争力。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参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