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3/3/2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李燕凌汤庆熹
一、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可以从三种不同视角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一)从阶段论视角来理解。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是指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按照阶段论观点,把历史上的农业区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原始工具,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畜力和非石油动力机械,现代农业则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技术装备、方法等。
(二)从状态论视角来理解。按照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方式特征进行描述性定义,现代农业一般具有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等基本特征,并具有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商品率“多高”的显著特点。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把现代农业描述成机械化、电器化、化学化、工厂化、市场化、专业化等农业。
(三)从过程论视角来理解。从事物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现代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今世界所谓的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
从以上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大量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的局限性,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发挥资源、区位和竞争优势,实现了区域分工的合理化布局;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一致的系统化管理和服务;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性,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其必要性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国际上一般采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体系,综合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还有较大差距。
1、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美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足全国经济活动人口的3%,日本不到6%,韩国也只有不足5%,但中国却高达46%以上,印度为39%。
2、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以色列5公顷。,是中国的200多倍。从农业土地生产率来看,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例,除小麦外,中国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单位面积产量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按播种面积计算,2006年中国的水稻产量为6270千克/公顷,只达到美国的81%,低于日本、韩国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这些发达国家并没有推广杂交水稻技术;2006年中国的玉米产量为5370千克/公顷,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3,美国达到了9360千克/公顷,;以色列更高达1015千克/公顷,;2006年中国的大豆产量为1710
千克/公顷,美国是2020千克/公顷,发达国家平均为1940千克/公顷。
3、从农业资源利用率看,2005年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化肥施用量为341吨,墨西哥只有69t,印度129吨,巴西137吨,日本270吨,美国110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
4、从农产品商品率来看,2006年发达国家农产品商品率平均水平达到85%以上,美国、日本、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农产品商品率都超过了90%以上。巴西达到80%以上,但中国只有不到60%,比印度、越南等国还要低。
5、从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来看,,,,,日本为461台,美国为27台(主要为大型联合拖拉机)。众所周知,日本的农业自然条件并不比我国优越,由于土地分散,日本农业中大量使用小型拖拉机。日本的大型拖拉机拥有量只相当于法国的70%,英国的80%,而小型拖拉机却相当于法国的35倍、英国的80倍。日本每1000公顷耕地收割机使用量为237台,,日本是中国的91倍。
上述分析充分说明,无论是与现代农业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都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必须急起直追,加快发展步伐。
(二)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都是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大规模转移农民为基本特征的。所以,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又被称为“石油农业”或“能源农业”。这种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既在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又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必然性: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吃饭问题将长期成为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维护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各种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全世界每年的粮食贸易量在2400亿千克左右,中国每年需要消费粮食5100亿千克,中国即使进口需求总量1%的粮食,就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2个多百分点。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稍稍多进口一些粮食,就会引起国际粮价大幅度攀升。中国用不足世界8%的土地,解决好13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是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2、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能源资源贫乏的国家,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长期的战略任务。,,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保护耕地、,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此外,我国原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的1/4,仅相当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8。
3、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基数巨大,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的空间有限,必须坚持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1%。如果我国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模式,农村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重降至5%以下,,这个数据恰恰与目前全世界制造业就业岗位数相等。,也就是说,即使中国拥有全世界全部制造业岗位,。我们再参照韩国经验,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新村运动”时,城镇化率只有40%,全国总人口不足4000万人,2005年韩国城镇化水平为81%,总人口4800多万人,30年里有大约1500万人转移到城镇中,其中经济活动人口约为600万左右,韩国只需要发展汽车制造一个行业就能全部吸纳农村转移进城的“农民工”。但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80%左右,,,城镇将难以为这么多进城“农民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即使如此,我国农村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也只相当于韩国2005年水平的70%。
4、我国农民科技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世界发达国家大都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科技素质培养及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许多国家的专职农技推广人员实行认职资格制度。农技推广人员在取得资格时,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农业技术教育在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专门设置有“农艺技术博士”学位。日本的农业专门技术员需要有10年以上的改良普及员工作经验,同时改良普及员和专门技术员均需从4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录用。在丹麦任何没有受过农业基础教育和务农实践,及没有获得“绿色证书”的人都没有资格当农民。由于农民对新技术的吸收,应用能力强,丹麦通常一项新的技术推广到实际农业应用的周期不到1年,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收效显著。我国由于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现有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基本上处于“网破人分”状况,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萎缩,加之文化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导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与科研成果转化难度较大。
5、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十分复杂、条件相对落后,必须坚持走农业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我国各地农业自然条件相差甚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8%,土地荒漠化严重。加之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严重短缺,土地细碎化导致耕地缺乏整理,所以,农业机械适用程度较低、农业抗灾害能力不强。据调查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40%以上的农用地基本上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洪涝灾害损失粮食产量在5%以上,因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粮食产量约3%左右。
6、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并呈现出扩大趋势,缓解城乡矛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走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民人均收入在1994年突破1000元,1997年突破2000元,中间花了3年时间,到2005年才突破3000元;而城镇居民从2004年到2005年只用一年时间,就人均增收1071多元,2006-2007年又增收了2026元。农民增收之难由此可见一斑。加上城乡居民在享受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不均等性,城乡差距就更加放大了。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以缩小这种差距为目标,但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能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
三、发展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实行家庭承包制,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小平同志预言的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第二个飞跃,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方针,也为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改革发展第二个飞跃指明了道路。
(一)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现代化。所谓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就是指要从大资源、大生态、大食物、大技术、大市场、大农业的广阔视角,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指导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包含“六大”基本内涵:一是大农业理念。不仅要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个行业以及与农产品相关的加工业,而且还要积极拓展和开发农业在能源发展、生态保障、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新功能。二是大资源理念。既要立足于全国所有的国土资源,不只把眼光盯在耕地上,又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要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耕地、林地、草原、淡水、海洋、生物、光热水等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果。目前美国国内生产玉米的1/4和大豆的1/3,被用于生产洒精和生物质油,可见土地资源及其农业生产对能源贡献之大。从长远来看,粮食安全与能源危机的最终解决途径,都可能在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上面。三是大生态理念。要充分发挥林、草等植被的生态屏障作用。努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网,搞好水土保持,治理污染,推进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大食物理念。现代农业提供的食物不只是单纯的吃饭(粮食)问题,还包括非粮食的食物(例如碳酸饮料)。我们不能光盯住稻谷、豆科、暑类等植物性食物,还要大量增加动物性食物供给,要广辟食物来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物数量与营养需求,包括对食物文化多样化的需求。五是大技术理念。不仅要充分利用农业生物技术,在育种上发挥科技优势,而且要在耕作方法上创新技术,把传统的精耕细作科学化,推行标准化田间作业;不仅要在农业增产
“内因”上创新技术,也要在“外因”上创新技术,包括遗传育种、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研发、节水节地、集约采光技术等。六是大市场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要在这种“大市场”观念指导下,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特别是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扩大流通范围,消除流通障碍,提高流通效率,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的送到消费者手中。
(二)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为农业提供基础性保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要着重在四个方面强化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措施,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一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节水、防灾减灾、设施栽培等领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在粮食安全工程,包括粮食良种培育、先进种粮技术、节粮技术和农产品精加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土地整治和农产品物流体系三大重点,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要继续扩大实施无土工程、改善耕地质量,全面提高地力,增强农作物增产的后劲。实施大规模土地整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要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三要加快农机具推广运用。要在重要的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一些大众农产品主产区积极推广农机具。要继续推进农机具跨区作业,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南方农村要特别注重农田机耕机收道路建设,以扩大机械化农业作业范围。四要加强科学使用化学投入品。要严格规范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生产和供应市场管理,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为目的,扩大配方施肥,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引导农民增加有机肥。要加快普及农村沼气,开辟农村新的能源和肥料,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
(三)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从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来看,到2020年前,要突出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即“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大建设。
在“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方面,要大力推广和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各种资源的节约型农业。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大量抛荒与耕地过度利用的情况并存,南方许多水热条件较好的农村,有至少2/5以上的耕地实行单季(熟)耕作制。耕作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十分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的水肥利用率平均只有20%-30%,以色列农业达到80%-90%。如果在全世界推广以色列的节水节地技术,至少还可以多养活100亿人。要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方面,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国农村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生产条件与环境复杂,要充分发挥小农户经济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要拼弃“小农户经济”不能形成产业化的错误观点。日本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就是建立在小农户经济之上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谨防农地大规模改变农业生产用途。要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积极作用,防止大资本大规模进入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理想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在新技术、新资源支撑下,让农民自愿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田从事高商品率的农业生产经营(即所谓“新三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要为小农户提供普惠式生产贷款。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在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当前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的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疫等专业办学规模严重萎缩。据统计,2006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传统农学专业招生规模与1986年相比,缩小了80%以上。建议国家参照大学生当“村官”的模式,为广大农村培养和输送大批农业技术服务人才,这是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要尽快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要注重农业技术开发、推广普及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和农科教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究,降低技术推广应用风险。要严格管理和规范农业技术服务的市场性行为,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
(四)用公共财政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由政府为主导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也是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并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党和政府的各项扶农惠农政策。
公共财政要重点支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加强和稳固粮食安全。即使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但仍然没有放松农业的基础地位。美国虽然只有不足3%的人从事农业,但美国却是世界上耕地保护最好、粮食生产最多、粮食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美国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来维持其世界农业大国的地位,美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补贴最多的国家。
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农业投入既包括资金投入,也包括土地、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各种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制度等。
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