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大学》心得体会.pdf

格式:pdf   大小:1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心得体会.pdf

上传人:wawa 2023/3/28 文件大小:1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心得体会.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大学》心得体会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学》心得体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读《大学》有感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
于诚。朱子曾在《大学》中谈道: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也就是学者的品德。
都知道,《大学》的三纲领,无非“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懂得大学之道
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
在如今的社会中,任何一个机关、单位、企业,都是一个盛百态的“大缸”,
做“大人”,并不是指“为官者”,也不是“年纪大、资历老”,而是做“圣人”、
“贤人”。南怀瑾认为,“凡是有志于学,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皆能达到
某一个水准,称之为大人”,引申开来,心胸博大的人,能不断自律,提高道德
修养,不断学****提高知识水,才是“大人”。平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学者,能做到不欺人,首先就要做到不自
欺。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用心去衡量是非黑白。正人也,君子也。正如古人推崇
的学****方法“六证”与“八目”,这是不能脱离关系的。六证,指止、定、安、
虑、得;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
学问研究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能做到对事,对人都有全面的了解,再谈思考,就
能将自我修养不断提升,同时也可以往复这些程序,对事,对人进行多层次的了
解,有思想高度的理解。
不欺人,不自欺,也从止字谈起。“止于至善”和六证中首居的“止”,在
古语中都有“终止、停止”的意思。凭着自己的良心,看待事物和人的时候,要
往终点去的方向看,方向决定一切,结果决定一切,而不是一味的扭曲事实,猜
测和妄下定论。
重要的考题不是试卷,而是人生。人生是一道考题。怎样交好这份答卷,需
要用一生正确的学****态度来实践和论证。以前在校学****老师、父母,包括我们
自己,都会说“考试”,面对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那一段人生体验,我们无可厚非
必须去面对它,这是被动的。步入社会,人生,则是一门高深的学科,这份答卷,
需要你花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不是一张试卷,这是一本只能让后人去评
价、去阅读的参考书。人生的学****过程,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养,即学识和修
养,这是让自己能真正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包括怎样做事,怎样接人待物,《大
学》也是这样教我们的,要我们做到“意诚”。曾子这样告诉我们“所谓诚其意
者,毋自欺也”。所以从这一点,又引申到了“不欺人,不自欺。”所谓“诚于
中,形于外”,就是要我们知行合一,正确、客观地看待事物情况。
目标不是胜利,而是学会怎么做人,做好人,做正人。有的人,辛苦一辈子,
终究得不到一官半职,终究得不到荣华富贵,这不代表这样的人就全是没用的失
败者。他们中间,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求胜利,不与人争,只求事事做到心
中无愧,做人做得正大光明。《大学》里讲到要对学****对象有整体性的认识,需
要有进一步明确的学****目标,是要让我们知道,最终的学****目标,是学会怎么做
人,做好人,做正人,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功名,求胜利。曾子教我们“知止”,
便是这一层意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
父,止于慈;于国人交,止于信”。生活中,不可能只有一种身份,一个角色,
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目标
和方向。在认识学****的过程中,亦是如此,会有不同的阶段,但我们的目标应该
是非常明确的。所谓“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
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个目标,就是学会做人,做好
人,做正人。
做学问,须持之以恒,不骄不躁。在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乏味之处,
特别在一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内容上,长时间的学****有不能马上见到成效,
这就很容易让人心烦、浮躁,也许就会中断学****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我们生活
中,我们遇到的时候应该怎样曲面对呢?其实,曾子也教给了我们。一方面,他
积极的鼓励我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大的方面告诉我
们:无论何种身份,何种职业,不断加强自身学****才是根本,才是最重要的。接
下来,又从反面来论述,如果把最根本的“学****抛开了,去谈其它,那么就是
本末倒置,是行不通的。接着,便是怎样坚持下去,把学****坚持下去需要什么方
法呢?其实,我们在以前的论述中已经谈过,只是,现在需要将之放到一起来谈。
就是要同时有正确的学****态度和明确的目标。当明确了学****的必要性之后又提出
具体的目标时便能够做到“身无忿懥,无所恐惧,无所好乐,无所忧患”。就能
够做到“慎独”,就能够不骄不躁,换句话说,做到了“诚意”“正心”,也就
自然能够持之以恒。
做任何事,都需要专心致至,深入思考。不仅是对某种学问的学****研究,对
学问本身也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怎样才能让学识有所进展,学****程度进一
步加深。这又要回过头去,从六证、八目谈起了。愚认为,从格物到修身是一个
不断重复底襟的过程。当在一个层面上的认识趋于完全之后,认识水平自然会提
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而此时又要在这一新的层面重复在前一层面的研究程序,只
是内容变得更深奥了。格物的第一层面是对事物的初步、整体认识,而在更高的
层次,格物就代表了对事物的精细探索和深入研究,深入研究也就是深入思考。
止、定、静、安、虑、德的理解也应该是内容的不断进步和深入,而程序、方法
的不断重复、循环使用。当我们找到了方向、做到了“止”,那么我们接下来就
应该把目标以外的事情暂时放下,使自身安定(这就做到了定),而后便是递进
一层,使内心平静(做到了静),内心平静之后,又重新开始思绪,而这些思绪
已经是经过了“静”的洗礼,变得遇事不惊,看待事物变得平常、旷达(做到了
发自内心的安),内心平静、旷达,这时的思想就抛开了世俗与偏见,变得客观、
质朴(这时便达到了虑),此时的思想往往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就叫做“得”。
这一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做任何学****研究都必须的,而反观这“六证”,其实
就是教人专心致志、深入思考,最后得到收获。不仅是做学问,做任何事,都应
如此。试想之,如果我们真能够做到格物致知,止定静安,做到专心致志、深
入思考,那么,又有什么学问是我们探究不了的呢?
我很喜欢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它指的不仅仅是事业,
说学****说人生,也是如此。曾子就一直在倡导要有广博的心胸,其文曰“大学”,
也可见起作文是想给胸怀博大的人读的。这一点,读他开篇三四句即可知道“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其中每一条每一点都是那么大气磅礴。《大
学》是教人“大学之道”,“大学”是“大人之学”,心胸的博大便是“大人”
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一个逻辑关系:想做大学问就必先你是一个“大人”,你欲
作一个“大人”就必先心胸博大。简言之,想做大的学问必先有博大的心胸。而
《大学》一文在教导人的过程中,也相当注重将人的心胸打开。“齐家、治国、
平天下、明明德”如此这般,不就是将一个人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唤醒?不
就是把人从见方一米的书桌前拉向整个社会?不就是把个人的视野从小桥流水、
童子娇娘拉向社会国家?论“一言偾事,一人定国”何其大哉!曾子在后半篇
以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其中已将自己置身于天下与国家,
这也是在引人打开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