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综合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综合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分析.doc

上传人:w8888u 2023/3/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综合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综合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是由【w8888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综合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综合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综合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ICU监测数据,调查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综合3年285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69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7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种导管相关性感染日感染率经年度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是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最高。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0(b)-0147-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haracteristicsofnosocomialinfectioninpatientswithindwellingcatheterinICUandtoprovideevidence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throughtheanalysisofthesurveillancedataofcatheter-%‰;therewere174(%)patientswith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s;theincidences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enouscatheter-associatedbloodstreamandurinarycatheter-‰,‰,‰;theannualtrendofchisquaretestof3kindsofcatheterrelatedinfectionrateofinfectionoftheday,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Gramnegativebacteriawerethemainpathogensofnosocomialinfection,-associatedinfectionisthemaintypeofnosocomialinfectioninICU,andtheincidence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isthehighest.
[Keywords]Intensivecareunit;Indwellingcatheter;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大多具有免疫力低下、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病情较重等特点,多数患者需实施气管插管、留置深静脉导管或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这些诊疗操作破坏了人体正常的防御屏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是评价ICU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的重要指标[1]。为了解ICU医院感染特点,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本研究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ICU留置导管患者感染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综合ICU入住48h后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共2855例,累计住院日为9665d,使用有创呼吸机、留置深静脉导管和导尿管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4989、3595和9310d。

每天由专人负责填写“ICU监测日志”,内容包括新入院患者数、患者住院总天数、留置导尿管患者数、中心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患者数;主管医师参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诊断标准[2-3]确定患者有无医院感染,应用杏林院感监控系统对医院感染病例和非医院感染病例分别进行确认和排除;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进入杏林院感监控系统查看预警病例,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核查、处理,定期进入ICU病房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每月初对上月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分析和反馈。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015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2013~%、‰,3年日感染率趋势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表1)。
~2015年ICU留置导管患者相关日感染率的比较
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74例,%;ICU住院患者3年VAP、CRBSI和CA-‰、‰、‰,3种导管相关性感染日感染率经年度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表2)。

3年ICU共检出病原菌3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230株,%;革兰阳性菌检出69株,%;真菌检出53株,%。检出的前3位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74株)、肺炎克雷伯菌(59株)、大肠埃希菌(28株)。
3讨论
ICU是医院集中诊治危重患者的地方,医院感染发生率一般较其他临床科室高[4],是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的科室。本研究显示,2013~‰,明显高于章华萍等[5]‰,提示ICU管理人员需及时查找原因,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ICU患者大多免疫力低下,各种有创操作带来的组织损伤易导致病原菌侵入,增加了相应部位的感染风险。本结果显示,3年期间ICU留置导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74例,%,提示留置导管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VAP、CRBSI、CA-‰、‰、‰,VAP日感染率明显高于CRBSI、CA-UTI日感染率,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6-7],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主要感染类型。VAP发生率高的可能原因为:①气管切开导致的损伤使皮肤上正常菌群移至支气管处定植,同时反复吸痰损伤呼吸道黏膜,增加了感染机会;②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有文献报道[5],VAP危险因素不仅有患者自身因素,还有医院诊疗因素。因此,应将VAP的监测和防控作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ICU患者因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增加了CA-UTI发生风险,本调查ICU患者3年发生CA-UTI30例,%;CA-‰,与熊彦等[8]报道的基本一致。导尿管留置时间是CA-UTI发生的重要因素[5],因此对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监测时应重点关注置管时间,尽量减少置管天数以降低CA-UTI发生率。留置深静脉导管可使患者发生CRBSI的风险大大增加,‰,低于和科萍等[9]%,可能与ICU医务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有关,也可能存在CRBSI的漏诊,提示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减少此类情况发生。监测显示,2015年VAP、CRBSI感染率与2013~2014年相比明显降低,与医院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关。有文献报道,对ICU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后,VAP和CRBSI发生率均明显降低[10-11]。因此,对使用呼吸机患者尽量采用无创通气、患者取半卧位、每日进行是否拔管评估[12]。对CRBSI患者采取最大无菌屏障、规范手卫生、及时拔管等,可有效降低VAP和CRBSI的发生率。2015年CA-UTI发生率较前两年有所增高,主要与近两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了留置导尿管患者病原学送检的考核力度,CA-UTI诊断率逐年提高有关。
ICU患者因病情危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原因,病原菌耐药性逐年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次调查ICU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3-14],其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这三种病原菌均为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易通过污染物品、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应加强手卫生规范,重视环境与物品的消毒隔离。此外,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是预防多药耐药菌产生的主要方法。
综上所述,综合ICU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强的趋势,需引起感染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用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能及时了解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动态观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5],同时加强督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执行到位,以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197-200.
[2]郭燕红,胡必杰,刘荣辉,(2013年)[M].***,2013:234.
[3]HoranTC,AndrusM,-associatedinfectionandcriteriaforspecifictypesofinfectionintheacutecaresetting[J].AmJinfectcontrol,2008,36(5):309-332.
[4]史文昕,史文晶,李会峰,[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A):2231-2232.
[5]章华萍,张玉琴,郑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9-51.
[6]杨兴肖,邢亚威,马鸣,[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7):1336-1338.
[7][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46-3947,3957.
[8]熊彦,刘秀,张琴,[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258-4259,4274.
[9]和科萍,孔庆芳,张徐军,[J].重庆医学,2013,42(7):793-794.
[10]宋宁,凌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