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议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
检验科作为我国检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实验室等相关设施,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检测指标,实现血液、体液以及人体组织液等样品的全面检测与评估。并将这些检验样品作为医学临床研究的主要对象与标本,通过对其中所含各类物质的筛选,明确样品中所含有的治病细菌病毒等。通过检验科实验室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我们能够对现阶段已知的绝大多数病原体进行鉴别。例如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乙肝和丙肝病毒等,均可以借助于实验室内各种检测手段,进行发现,提升检验科实验室检验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正是由于检验科实验室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际检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当操作,就容易出现病原体感染[1]我们所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是针对实验室操作中的生物危险所采取的物理防护对策。因此,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增强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源性的感染,尤为重要。现就笔者所在的检验科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谈谈生物安全管理问题,现阐述如下。
1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现状
,实验室的设计缺少经验,实验室分级建设存在滞后现象,导致现有的布局不合理。比如: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气体排放通道不齐全。
,比如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喷淋装置等配备不全。
,实验室人员在病原体检验操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职业素质与专业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检验的质量与水平,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一部分检验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生物专业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认识到生物安全在自身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对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有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较差,难以满足实际的生物安全防护需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进行必要的规范化。
,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进行了一定的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构建,进行了人事安排与设置,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责任不够明晰,有时不能落实到个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但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能够非常熟悉其内容,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性。
2 如何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
,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国家规定,按照生物安全等级,对各级实验室的设计方案与安全防护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调整。通过在实验室内设置专门的实验仪器清洁区、安全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通过这种方式对实验室不同区域进行必要的分隔,提升各个区域的独立性。借助于实验室的科学布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检验科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与病原体外泄的危?U,并且通过设置墙壁、试验台等结构设备,对非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增加其出入的难度,提升实验室的安全属性。在实验室布局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在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相关方面的资金与设备投入,节约开发维护成本,需要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硬件设施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要求,进行不同设备的引入与安装,例如在二级检验科实验室布置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