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二、日本30年代初期的侵华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㈠九一八事变
1、发生原因
①灭亡中国是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
②摆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及由此引起的政治危机;
③欧美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正在“围剿”红军,无暇北顾;
——根本原因
2、经过:
1931、9、18 柳条湖事件——占沈阳
3、九一八事变时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
⑴国民党:
⑵英美:
⑶国联:
⑷中共:
推行不抵抗政策
忙于应付危机,对日本姑息
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发表宣言;派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
⑸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⑹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
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沉重打击日伪军
抗日反蒋
4、影响:
⑴东北三省沦陷,沦为日本殖民地,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溥仪;
⑵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尖锐,局部抗战拉开了序幕;
⑶开始打破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英美等国同日本的矛盾;
㈡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原因:
日本侵略;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中共发表抗日宣言的推动;
2、抗日区域:东北、华北、华东
3、概况:
(1)东北人民、部分东北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
(2)中共: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
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
(3)民主爱国人士:
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宋、蔡、杨
(4)国民党内爱国力量:
华北:1933年春冯玉祥吉鸿昌(共)组织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功绩: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失败:
国民党勾结日伪军夹击
华东:1933年11月蔡廷锴、李济深等成立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宣布抗日反蒋,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失败: 蒋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
1932年10月国际联盟调查团在所谓“中日冲突”的报告书中提出
 
“满洲国”统治东北
  
    “国际共管”
资料1: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以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资料2:%,主要出口项目减少50%多,全国有300万人失业,而在业公认的工资下降了25%-45%。危机波及到农业,使农产品价格锐减,有3/2的农民失去土地。1929年工人罢工有579次,1931年则骤增至998次;1931年农村的租佃冲突事件达3319起。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