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47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读后感.docx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10/14 文件大小:4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读后感
行管2班徐慧琳
20141102792
《生活在别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种***的生存方式,怎样生活在现实之中,却又游离在生活之外。
小说主要讲述一位天才的年轻诗人充满***而又短暂的悲剧的一生。主人公雅罗米尔可以说是他母亲与父亲错误的相逢与错误的结合的产物。这错误已经预示了雅罗米尔的未来:他的出生不过是偶然,而终其一生也被他的母亲控制。他的母亲把儿子的诞生当作与另一个情人的相逢。她要抓牢这一切,因为丈夫已经叛离了。儿子是她的,她的世界。她把他的第一句话记下来,母亲如此的欢欣暗示他以后必须不断重复那些原始的重叠词或无意中的押韵的短句。未来的诗人由此定格。作者有意安排雅罗米尔从小有强烈的自省意识,而他的命运只是对母亲的迎合。后来雅罗米尔开始写诗,他的母亲一直是第一读者,画家为指导。母亲一直控制着儿子的一切,她因自己的身体自卑,却从与儿子的亲密中找到安慰和自信。儿子的生活就是梦,“他从一个梦渡到另一个梦,仿佛从一种生活渡到另一种生活。”他想逃避,去只是从一个梦逃到另一个梦。恋爱中的儿子成了真正的诗人,但老年人与死亡是经常的意象,虽然他一无所知。敏感的天才已经被证实,而母亲的畸形的爱是最大的绊脚石。之后就投身革命了,反抗现实,憧憬战斗,渴望荣誉,他浪漫而充满***,认为“要么一切,要么全无”。与女人纠缠,与生活纠缠,诗是生活的载体。而他的死亡也缘于普希金式的决斗,卑微的自尊由此得到保护。母亲终于抓不住他了,而他逃避了一生,最终还是在她的怀抱睡着。
全书语言如诗,也引用了大量的诗歌。而诗句向来都是给人一种超然和缥渺的感觉。作者通过这样一种似乎是幻想的方式来真实地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作者意欲表现出我们对生活的奢望——我们永远以为生活并不是自己所投入的那种,逃避永远没有终点,期望也永远没有终点。所以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别处”。这个“别处”可能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看到希望,这是我们对现实不如意时所期望的;也可能是我们过去的回忆,在那里我们也没有当前现实世界中的痛苦,这是我们在现实不如意时我想逃往的。诗人不仅仅是诗人,读《生活在别处》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好像小说里说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但又不全是,我想如果抽离了小说的背景,把现实的背景套上,那就应该是了。作者是暗暗在讽刺着的,讽刺生活,讽刺政治,讽刺诗人和诗本身,甚至颠覆了所有。这就是我们的痛苦所在。
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直生活在“别处”。他生命的***从来没有停歇。他一直都是充满了***地生活,即使现实残酷,他也能够游离在现实之外,为自己的思想找到一处落脚处。在描述雅罗米尔的心理成长特别是在《诗人在逃跑》这一章中,作者穿插描写了诗人雪莱、兰波、来蒙托夫、马雅可夫斯基、沃尔克、哈拉斯的故事或诗歌。历史的与虚构的诗人在本质上表现出令人惊异的一致。“我必须死吗?那就让我死于烈火吧。”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渴望***。也正是这种***让他在现实生活不如意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精神找一种寄托。但是这种***却慢慢地耗尽了他的理性。米兰昆德拉讲过,那种没有灵魂的人。走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带着***和灵魂,以及***和灵魂割裂开来的伤口。那个伤口就一直在流淌着鲜血,鲜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