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简易呼吸器使用.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易呼吸器使用.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5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易呼吸器使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易呼吸器使用
一、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准备】
面罩、球体(一般已包括鸭嘴阀、呼气阀、减压阀等连接)、氧气储气阀、氧气储气袋、氧气导管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
【操作步骤】
1. 开放气道:将患者仰卧,去枕、头后仰。(2分)
2. 清除口腔内假牙等任何可见异物并负压吸引口腔内痰液或血液等分泌物。(2分)
3. 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3分)
4. 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头位侧),将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颌使其朝上,使气道保持通畅。(3分)
5. 将面罩扣住口鼻,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其它的手指则紧按住下颌。(4分)
6. 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规律性地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12~15次/分,小孩:14~20次/分)。(4分)
7. 抢救者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如下情形以确认患者处于正常的换气。(2分)
1) 注视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
2) 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3) 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是否适当运用。
4) 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面罩,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
2. 如果外接氧气,应调节氧流量至氧气储气袋充满氧气鼓起(氧流量8~10升/分)。
3. 接氧气时,注意氧气管是否接实。
4. 用力挤压球体数次,将积物清除干净。
5. 将鸭嘴阀卸下用水清洗干净。
(金胜威)
二、口对口人工呼吸
【适应证】
是徒手进行人工呼吸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医院前和医院中未做气管插管的患者,与胸外心脏按压组成可供普及的第一手急救措施。
【操作步骤】
1. 气道必须开放:头后仰,托颈或托下颌,口张开,清除口腔异物,保持上呼吸道通畅。(一手掌按前额、拇示指捏鼻翼下端另手示、中指抬颌、开放气道)。(4分)
2. 吹气方法:深吸气、口包口(条件许可下两口之间间隔纱布或薄布,可减少交叉感染)密闭缓慢吹气吹入气量:700~1000ml。(2分)
3. 有效标准:缓吹入2~3秒(1秒以上)、胸廓抬高。(2分)
4. 能见到患者胸廓抬高才算吹气有效,即刻停止吹气,放松口鼻,任胸廓自然回缩呼气。(2分)
5. ***(无论单人或双人抢救)吹气/胸外按压比例2:30。(2分)
6. 缓慢吹气,减小胃膨胀:防止反流、误吸、膈上升。(2分)
7. 若经口吹气受阻(如牙关紧闭),可以托颈之手的大拇指按住口唇,经鼻吹气作口对鼻人工呼吸。(2分)
8. 有心跳或插管后人工呼吸10~12次/分(4~5秒1次呼吸)。(2分)
9. 提问: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发症:胃扩张、返流误吸; 交叉感染。(2分)
(孙来芳)
三、气管插管
【适应证】
1. 全身麻醉。
2. 心跳骤停。
3. 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者。
【禁忌证】
1. 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或咽喉部脓肿。
2. 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应百倍谨慎。
【准备】
气管导管、喉镜、吸引器、牙垫、导丝、胶布、简易呼吸器、注射器(打气囊用)、听诊器(判断位置)
【操作步骤】
1. 将患者仰卧,头后仰,颈上抬,使口、咽部和气管成一直线以便直视插管。(2分)
2. 用右手拇指推开患者下唇和下颌,食指抵住门齿,必要时使用开口器,左手持喉镜沿右侧口角进入口腔,压住舌背,将舌体推向左侧,镜片得以移到口腔中间,显露悬雍垂。再循咽部自然弧度慢推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即可见到会厌。(4分)
3. 弯型镜片前端应放在舌根部与会厌之间,向上提起镜片,即可显露声门,而不需直接挑起会厌,直型镜片的前端应放在会厌喉面后壁,需挑起会厌才能显露声门。(4分)
4. 左手持气管导管沿喉镜片压舌板凹槽放入,到声门时轻旋导管进入气管内,此时应同时取出管芯,把气管导管轻轻送出距声门***4~6cm,并安置牙垫,拔出喉镜。(4分)
5. 向导管前端气囊内充气3~5ml。观察导管是否有气体随呼吸进出,无呼吸者用简易人工呼吸器压入气体,观察胸廓起伏情况,然后用听诊器听双肺呼吸音有无对称,以确定导管已在气管内。(4分)
6. 固定气管导管与牙垫,并做记号。(2分)
(金胜威)
四、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步骤】
1.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及判断患者心脏是否停止(意识散失或大动脉波动消失等)。
(2分)
2. 患者背部需垫板(或硬质床)。(1分)
3. 保持患者气管通畅。(2分)
应让模拟人头向后仰,将下颌推向前上方,使患者呼吸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