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非宗教的基督教──朋霍费尔神学思想简论.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非宗教的基督教──朋霍费尔神学思想简论.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0/15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非宗教的基督教──朋霍费尔神学思想简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非宗教的基督教──朋霍费尔神学思想简论
朋霍费尔(DietrichBonhoeffer,1906-1945)是20世纪杰出的德国神学家。他的悲情人生和狱中神学,对二战后的基督教神学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着眼于他的生平和几部基本著作,就他的上帝观、基督论、以及他的“非宗教的基督教”思想,对他的神学框架做一个粗线条的勾勒。
在20世纪的基督宗教神学领域里,德语神学家可谓群星闪耀。这其中,朋霍费尔就是一朵耀眼的齐葩。他生也坎坷,死更悲壮;他的生死言行,宛如基督教的殉道史,被视为“现代的使徒行传”()。他超绝的才情,大胆的神学构想,无疑是现代基督教神学中一笔宝贵的遗产。
朋霍费尔1906年2月4日出生于德国布列斯劳(Breslau)的一个具有深厚人文传统和神学信念的家庭。父亲是神经学与精神病学的权威,尽管有了9个子女,但这位大学教授依然觉得他的房子太宽敞了。母亲则是19世纪卓越的教会历史学家哈塞(karlAugustvonHase)的孙女。这个伟大的耶拿教授的故事大大的吸引了朋霍费尔,虽然后者并没有追随先人的神学方向。14岁上中学时,他就立志于神学事业;先后在杜宾根、罗马和柏林学****神学,曾受教于哈那克(AdolfvonHarnack)等名师门下并深受赏识。然而在思想渊源上,他则倾向于卡尔·巴特(KarlBarth)的神学道路,二人曾于1931年在波恩首次会面。1930年朋霍费尔以《行动与存在》一文获教师资格,随后赴纽约协和神学院学****被誉为“才华出众、精通神学的青年”。1931年,年仅25岁的朋霍费尔就任于柏林大学系统神学讲师,开始了学术生涯,直到1936年。
不过,朋霍费尔始终不是一个学院式的神学家,而是一个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现实主义者,具有深切的历史使命感。他也是一个牧师,著书立说之余,辗转于德国各地,往来于英美诸国,推动普世教会运动,思考新形势下教会的使命与出路。他关心祖国的命运,抨击希特勒政权,认为“只有回到基督教信仰中才能救德国”。当时整个德国思想界和教会已经严重分解成两派:一派公开宣称效忠希特勒;另一派则坚持“上帝就是上帝”的信仰告白,签署“巴门宣言(BarmenDeclaration)”,拒绝与独裁政权合作。朋霍费尔就是坚定的巴门宣言的支持者。战争爆发后,他不愿离开祖国和人民,而是选择和他们在一起。1939年,正在美国的朋霍费尔谢绝朋友的挽留,毅然回到了形势恶劣的德国。他要分担德国的命运,他说:
“如果这次我不和我的人民分担磨难,那么战后我将无权参加德国的基督徒生活的重建工作。1943年4月,朋霍费尔由于参与行刺希特勒的计划失败而被捕,关进了特别集中营,并辗转数地。对于自己的处境,他既不后悔也不自夸,而认为这是他应该承当的一份使命,是“为全新的开端作准备”。为了避免过多的牺牲,他放弃了营救计划,坦然的留在狱中。1945年4月9日,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朋霍费尔和他的战友在柏林被纳粹党羽杀害,死时年仅39岁。临刑前他说:“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朋霍费尔的勇气和力量来自于他的信仰理念,更来自于对人类苦难的担当意识。而这种对上帝的爱和信仰又和对于这个世界的爱和关怀完美的结合起来。朋霍费尔曾经说,“门徒之所以是门徒,就在于他们分担主的苦难,遭弃绝及被钉十字架”。他用自己的死见证了自己的信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