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网络流行语何以“流行”.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流行语何以“流行”.doc

上传人:w8888u 2017/10/15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流行语何以“流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流行语何以“流行”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变体,也是一种新兴的***话语表达。作为网民使用的一种时尚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话语表达。通过揭示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传播动因、传播要素、传播环节,探究其传播规律,对其进行引导,有利于促进语言系统健康、合理发展。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集体狂欢传播规律【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出现的一种***的表达方式,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体,网络流行语简洁明了、幽默风趣,不受语法规则的约束和语言规范的禁锢。它们起源于网络却又不被囿于网络,主要来源于对社会事件的讽刺、对普通语句的戏仿、对生活压力的宣泄等。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语无法逃脱消亡的命运,而少数“幸运”的网络流行语通过一定的传播和扩散机制生存下来。当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价值和功能凸显,通过对其进行传播学解读,进而深入探寻其传播?C制,对了解当前网络流行语发展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网络流行语是与常规语言不同的“狂欢广场语言”
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就如同狂欢化的生活和现实生活一样,具有自由包容、虚拟匿名等特性的网络空间的存在,使网民们在规范而压抑的现实世界之外寻找到了一个可以尽情畅所欲言、颠覆常规、反叛传统、发泄情绪的“狂欢广场”。网络流行语就是一种在狂欢过程中形成的,与常规语言不同的“狂欢广场语言”。例如,2015年,一部由成龙代言的洗发水广告被网友们挖出来,将其和歌曲《我的滑板鞋》进行恶搞创作成《我的洗发水》,在引起巨大点击量和疯狂转发的同时,网民们纷纷用“duang”这一拟声词来调侃,意思是“加特效”或“很好玩”。狂欢化的核心即是对情感的宣泄和释放,故狂欢化的语言一般纯粹为取乐而生。生活在各种压力之下的现代人需要用诙谐幽默来调节情绪,注入了狂欢化特质的网络流行语便深受他们的青睐。
网络流行语满足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需求。身份认同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人们通过身份认同才能够对自己的地位、形象、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有清晰的判定。青年人叛逆、崇尚个性、追求自由,个性化的网络语言是他们表征自身、识别群体的符号。在进行网络交流互动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了青年亚文化群体最醒目的标识,语言的个性化使群体成员在思维、价值观念、行动上更容易达成共识。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是青年网民设置的一种将群体以外的人排除在外的语言障碍,也是强化同一个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群体认同的语言纽带。
网络流行语的缘起与网民效仿
网络流行语缘起于社会现实和网络空间。有些网络流行语完全发迹于网络空间,是在网络社交、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等网络互动中生成的。例如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来源与天涯网友发布的帖子;“你家里人知道吗?”,诞生于豆瓣网;而“整个人都不好了”,原本是天涯社区一个求助帖子的标题。还有些网络流行语属于社会事件型的网络流行语,是在某一特定的社会事件发生之后出现的。例如“我爸是李刚”和“躲猫猫”,调侃一次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