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临床急救基础知识
西南医院急救部熊建琼
心跳骤停
休克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心功能不全
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
心跳骤停
概念: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因急性一过性的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搏。
注意:与心脏停搏的区别
心跳骤停复苏起始早晚是生死存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
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
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为减少。
临床表现:
;
(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2次后随即停止;
、听不到心音;
,对光反射消失。
临床表现
心电图表现:
★心室颤动:心室呈不规则蠕动而无排血功能。
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
★心室停顿:即心室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处于静止状态。
心电图示一直线。
★电机械分离: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
的QRS波群,而心脏并无有效的搏血功能。
心电图表现
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现场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支持基础生命活动,尤其是迅速给脑组织及其他重要脏器以氧合血液。其措施是立即畅通气道,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心肺脑复苏
第二期:进一步心肺复苏,即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 ):维持生命活动,通常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或电技术(如除颤或起搏),恢复自主心律和呼吸。
心肺脑复苏
第三期:后期复苏,即持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主要为脑复苏以及治疗心脏骤停的原发疾患和并发症。
心肺脑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