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Anesthesiology于2012-01-10 10:25发布 14次阅读 0次分享
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检测肝功能主要的目的是检测肝病患者的肝脏是否有损伤,或损伤程度。其检测指标有很多,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它们主要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它们主要是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指标。
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这些主要是反映肝脏储备能力的指标。
四:血清蛋白电泳,其主要是反映肝脏间质的变化的指标。
五:凝血酶原的活动度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肝功能五项检查指标
这五项指标不同的组合,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过正常的情况就只有三种,下面着重介绍这三种情况。
。这类人群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不过因为体内的保护性的抗体滴度也在正常值一下,因而很容易受到乙肝病毒的侵染。
。表面抗体为人体保护性的抗体,呈阳性表明体内的抗体滴度在正常值以上,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这类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保护性的抗体已经产生,因而处在恢复期内,病情已经基本上恢复。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Gitlin曾提出,AST/~,
预后良好;~,介于二者之间者预后无明确关系。潼野报道,AST/±,±,±,肝癌时50%大于3。
二、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
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A/:1~:1。肝硬化时血清总蛋白正常、降低或倒置。白蛋白含量与肝功能肝细胞数量成正比,血清白蛋白降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预后多不良。降至20g/L以下时,近期预后多不良。肝硬化白蛋白减少常伴有球蛋白(主要为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的原因有:白蛋白合成障碍,可能还有分泌障碍。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显示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
1、α2和β球蛋白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在电泳图上常呈幅度较为宽阔的γ-带型变化,有时与β-球蛋白相互融合,这种变化称为β-γ桥,β-γ桥北认为是肝硬化的特征,虽然并非所有肝硬化患者均会出现β-γ桥,但是如果有这种现象出现是对肝硬化诊断的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