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7/10/17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产业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建筑、交通运输、应急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是战略性新材料的组成部分,是全球纺织领域竞相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应用不断拓展,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经济增长极,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加快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优势主要集中在材料生产制造环节,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产品开发应用进展缓慢,整体技术水平与市场拓展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十三五”是我国建成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应用快速拓展和向中高端升级的关键阶段。技术创新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新材料、新装备、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进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生态环保意识提升、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纺织强国建设,提高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质量效益,培育行业核心竞争优势,更好满足国民经济相关领域需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市场导向,提高产品供给水平。坚持产需融合,拓展应用范围,提升服务能力。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重点突破。把创新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跨学科应用研究,强化技术工艺设备创新,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培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行业发展升级。
需求导向,协同推进。以满足健康养老、环境保护、应急和公共安全等重点应用领域需求为导向,加强产业链间的衔接配套,着力增加品种、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拓展应用,推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结构优化,融合发展。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产品的比重。加强产业链资源整合,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升级,加强军民双向融合,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加强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有效供给和需求升级良性互动。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保持快速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部分领域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推进纺织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16-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年均增长8%左右,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全行业比重达到33%,%,。环境保护用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生物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育5~8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集团。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创新驱动,完善创新机制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推动跨学科、跨行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检测等公用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完善交通工具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信息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推广、产品应用示范、质量标准检测等服务能力。
。加强非织造布复合、成型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产品结构和功能设计、界面处理、功能后整理、产品应用评价和功能检测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推动熔(溶)喷、静电纺、熔融共混相分离、闪蒸纺等新型纳米级非织造技术、双组份复合非织造技术、湿法成网非织造技术的开发推广,完善突破针对不同用途的多轴向经编及宽幅重磅、三维立体异型织造等技术和装备开发,提升涂层、浸渍、复合等功能整理产业化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纺织基柔性复合材料开发应用。
。贯彻落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提升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两化融合集成应用水平。开发具备在线监测、工艺问题自动反馈处理、全流程智能管理、可视化操作等功能的智能化非织造生产线。建立土工、过滤、结构增强等领域的产品应用数据库和分析模型,优化产品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