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 现金规划
黄祝华主讲
本章内容
为什么要使用现金
1
现金规划的含义
2
现金规划的内容
3
第一节 为什么要使用现金
现金的概念
持有现金的原因
持有现金的成本
一、现金的概念
广义现金
狭义现金
现金等价物
流通中的现钞
可以随时支付的存款
◆期限短
◆流动性强
◆易于转换成已知金额现金
◆价值变动风险较小
支票帐户
储蓄帐户
货币市场帐户
其他短期投资工具……
背景资料:各国对于“现金”的规定
各国目前在对狭义现金的概念界定存在差异
库存现金以及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中国)
库存现金和活期存款【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库存货币、存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可随时提取的存款,以及具有可随时提取存款特征的其他类型户头(美国)
库存现金以及在任何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一经要求就可以支取的存款,扣除一经要求就应偿还的在任何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透支(英国)
现金及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的短期有价证券(日本)
背景资料:各国对于“现金等价物”的规定
各国目前关于现金等价物的规定存在差异
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高、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很小的短期投资(中国)
随时能转变为已知金额的现金的短期投资,其流动性高,价值变动的风险小(IASC)
符合下列2个条件的,流动性强的投资:(1)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2)即将到期因而不存在因利率变动而导致价值变动的重大风险(美国)
期限短、流动性高、不必通知即可很容易的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及自取得后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投资视为现金等价物(英国)
我国现金等价物概念中的价值风险包括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两个方面,而美国准则的定义只强调了利率风险,没有提到信用风险。但与IASC的定义是完全一致的。
货币量
M0=流通中现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人民币图赏
第一套人民币 1949
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到1953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券、10000元、50000元等12种;版别共62种。1955年5月第一套人民币全面停止流通。
第二套人民币 1955
1955年3月1日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0种,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10元1种。同时,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后来,对1元纸币和5元纸币的图案、花纹又分别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于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币的版别分别由开始公布的11种增加到16种。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开始限期收回苏联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纸币,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