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脑血管病的防治.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血管病的防治.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血管病的防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脑血管病的防治
脑血管病即脑卒中或中风,系由于脑的血管(动、静脉)发生病变(如闭塞、破裂、畸形),造成脑循环异常而导致脑组织损害和脑功能障碍,临床常出现肢体瘫痪、感觉减退、语言障碍、进食呛咳,甚至痴呆、意识障碍等。依据发病可分为急性或慢性脑血管病。平时说的脑卒中主要是指急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主要危害中老年健康前三位的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之一。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能力,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凸显出积极防治脑血管病的重要性。首先是预防,使其不发病;其次是发病后及时发现、早期恰当的治疗。这关系到致残率、死亡率的高低以及生存质量的优劣。因此,普及防治脑血管病的知识至关重要。
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混合性卒中(可为出血后梗死或梗死后出血);其他(如烟雾病、动-静脉畸形、脑静脉血栓或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卒中等)。
缺血性卒中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反复发作的短暂、可逆、局部性脑循环障碍,可在一日内发作1~2次至数十次;每次发作持续通常数分钟至1小时,症状体征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消失。
◇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状态发病,多无明显头痛、呕吐;多与脑动脉硬化、动脉炎等有关。
◇脑栓塞:急骤起病,多无前驱症状,可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出现颈动脉和(或)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体征;脑CT、MRI检查可发现梗死病灶和水肿带。
◇腔隙性脑梗塞: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临床表现通常不严重,可表现为纯感觉性障碍、纯运动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症、感觉-运动型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原则:
□早期为减轻脑水肿,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必要时可手术减压;
□脑水肿减轻或消除后,为改善半暗带的血液循环,应用脑血管扩张剂; □预防再发: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
□手术治疗;
□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出血性卒中的分类:
◇脑出血:多有高血压史;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可有反复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病情进展迅速,常伴意识障碍,偏瘫等;脑CT可以发现出血灶。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多伴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可有精神症状;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以伴颅神经或轻偏瘫等局灶体征;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30岁以前多为动静脉畸形,40岁左右常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而50岁以后多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梭形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为先天性病变,但在青壮年以后才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