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10/18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准备
贴图、生词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
4、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
5、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个人为什么会捞不到剑呢?
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同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中一起弄懂它们。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
1、学****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本段。
②学****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刂”旁理解词意。
③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
2、学****第二自然段:
①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
(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②这两个词能省去吗?
(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朗读。
3、学****第三自然段:
①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②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报发言。
(“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末的“!”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③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
4、学****第四自然段:
①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