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谈对城市防灾规划的认识.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对城市防灾规划的认识.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4/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对城市防灾规划的认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对城市防灾规划的认识
摘要: 强调和推进安全社区建设。防灾规划要充分考虑应急救灾的全过程,综合规划:正确认识城市防震减灾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抗震减灾能力。
关键词: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城市防灾减灾是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我国大陆地域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自古灾害多。如何保护现代城市免遭自然灾害,加强防御,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是当今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令人担忧。为此,有必要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建设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有益的探讨。汶川地震再一次告诉我们,正确认识城市防震减灾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抗震减灾能力。
接下来,根据相关文献和个人对城市防灾减灾的理解,浅谈对城市防灾规划认识。

。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破环力强,损失惨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灾区铁路、桥梁、电力、通信等大量基础设施损毁,不仅给灾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救灾难度大,科技手段需求显著,此次地震导致四川、甘肃、陕西等重灾区道路、通信等生命线工程严重损毁和中断,致使地震后无法与灾区取得联系,不能及时了解灾区受灾情况,严重影响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地展开。
此次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城市防灾规划、城市安全保障措施和救灾应急能力。
(1)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提高科学预测和防范灾害的能力。
(2)加强防灾减灾研究,树立全面防灾减灾意识。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研究,应该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对于防灾规划,要全灾种考虑,全面规划城市防灾体系。
(3)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救援是抗震救灾的技术保障。
(4)普及紧急避险理念和安全文化迫在眉睫。得益于坚持数年的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在紧邻重灾区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无一伤亡。
(5)建立多渠道应急通信方式,保障生命线畅通。汶川地震发生后,通信设备损毁严重,灾区信息不能及时传达至外界,严重延缓了救灾工作进程,损失了宝贵的救援黄金时间。
(7)公共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亟待加强。有关专家提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把好
“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材料及设备和工程质量监督与监理”这四个关口。大城市应当有相应的紧急避难场所。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应当根据人口密度开辟应急避难场所,一旦发生的地震、火灾等,可以有效减轻人员伤亡,政府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
震后汶川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也提出了有针群测群防监对性的的规划对策。加强地震、地质、气象、洪涝灾害等的专业监测系统、测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提高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设监测预警示范区。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恢复建设测绘基准点,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加强救灾指挥系统建设,健全救灾和灾情管理系统。结合交通网建设疏散救援通道,建立应急水源、备用电源和应急移动通信系统。健全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