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议公路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高等级公路需要进行翻修和重建,旧的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关注,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及减少污染还能降低成本,本文对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公路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工艺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目标就是在确保合同规定的工期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追求施工的最大利润,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按期交工。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重点难点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进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谐统一。简单说,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就能掌握住工程施工的重心,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保障。
再生技术是一种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又大量节约了材料使用的施工方法,它充分利用了旧有路面材料,对需要维修的路面进行翻修改造,从而使其恢复使用功能,并由此解决旧路改建时的“调拱、调坡”问题,更好的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本文结合正港线路面养护工程,对路面就地冷再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工程概况
正港线S040武强交叉口至衡沧界段(K154+070~K157+103)于1996年改建成二级路,,路面宽9m,现有路面结构为:底基层30cm石灰土,基层为15cm石灰粉煤灰级配碎石,面层为7cm沥青混凝土,2005年进行了4cm沥青混凝土罩面。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量逐年增长较快,通行能力降低,交通拥挤,特别是超载车辆的增加,对该路南半幅的碾压,致使路面结构层破坏,部分路面出现坑槽、网裂和严重车辙,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三、施工工艺
1、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配合比设计---测量放样---冷再生---整平与碾压---养生---质量检测---交工验收
2、施工准备
1)按设计要求准备好各种材料。将集料堆放于清洁、干燥、排水良好的场地上,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开堆放。
2)清除原路面上的杂物,根据再生层厚度、宽度、干密度等计算每平方米新集料用量,均匀撒布。
3)试验路长度为100m,通过试验路的铺筑,确定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施工管理等,。
3、再生作业
1)在施工起点处将各所需施工机具顺次首尾连接,连接相应管路。就地冷再生施工设备包括:水罐车、冷再生机。
2)启动再生机预热系统进行预热(1~),按照试验段设定的再生深度对旧路面15cm二灰碎石进行铣刨、拌和。再生机组必须缓慢、均匀、连续地进行再生作业,不随意变更速度或者中途停顿,再生施工速度宜为5 m/min~6 m/min。再生机拌合过程中,有专人跟机挖坑检查拌合深度,确保拌和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3)单幅再生至一个作业段(100m)终点后,将再生机和罐车等倒至施工起点,进行第二幅施工,直至完成全幅作业面的再生。
4)纵向接缝的位置避开了快、慢车道上车辆行驶的轮迹。纵向接缝处相邻两幅作业面间的重叠量不小于
100mm。
5)两施工段横向接缝重叠拌和2m,重叠处补撒了水泥。
4、整平
使用平地机进行整平,整平后的再生层表面无明显的再生机轮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