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管理沟通案例 (36页).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管理沟通案例 (36页).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7/10/19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沟通案例 (36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理沟通案例
一、一个经典的师生沟通案例
第一部分,理论简介。
20世纪50年代,Eric Berne创造了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很快人们发现它也能用于日常交往,TA的目的是帮助更好地理解人们之间是如何交往,以使人们能够开发改进的沟通方式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根据Berne的理论,两人在相互交往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心态的心理定位中的一种。这些自我心态包括家长、***、孩童的心理状态,人们可以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
家长式自我心态(Parent ego state)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他们会照搬政策和标准,发表类似如下的意见:“你知道学校规矩,必须遵守。”
***式自我心态(Adult ego state)表现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试图通过寻找事实,处理数据,估计可能性和展开针对事实的讨论,来更新决策。
儿童式自我心态(Child ego state)反映了由于童年经历所形成的情感。它可能是本能的、依赖性的、创造性的或逆反性的。如同真正的孩童一样,具有孩童心态者希望得到他人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
第二部分,案例。
经典意味着好与坏的极致表现,不一定是生活中某个具体事件的完整再现,它可能是二个、三个甚至更多个的一种科学的艺术综合。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初三男生。
初三,学生感到很大的压力,是各种矛盾激化的时期,这时候男生做事很冲动。所以无法避免的事情就这样凑巧发生,在错误的时间(4月1日),在错误的地点(S中),发生在这个男生、老师和父亲之间。
男生的成长背景。
他从来没见母亲,听婶婶说她跟人跑了,丢下他和父亲过活。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总被叔、婶欺负,那时家里穷,为一盆碗也会发生战争。爷爷偏爱婶婶他们,帮她安排工作,却不关心父亲。而今,爷爷瘫痪在床,他们不管,全靠父亲照顾。
亲戚都如此冷漠、虚伪,令他感到倍受伤害,从上小学五六年级开始,他和同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快乐,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全感。父亲脾气不好,有时打他。他说他需要被关爱。
愚人节愚人愚己的愚蠢行为。
上午第四节是体育课,学校11:45放学,11:20时有同学说可以回家了,他见到有同学走,也跟着走。下午照常来学校,却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被问“为什么私自早退”。他知道自己早退不对,便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随便早退,要遵守纪律;但他没有说是受同学玩笑的捉弄。老师见他什么不说,便要他先回班上课。他以为此事就此了结。
晚自****后回家后,见父亲在门口等他。他又被打了,父亲生气的说:“你这不听话的,给我走!”然后他从那个昏昏暗暗的家里跑了。在父亲冷静下来之前,没有出去追他。到夜里1点时,父亲知道事情不妙。在派出所,父亲听说火车站附近有许多慌称给找工作的骗子专门对这些不黯世事的孩子下黑手。
他的确在火车站附近出现过,并且遇到了所谓的“中介”,他的警惕性还很高,对骗子说是来玩的,不找工作,然后走掉。他感到外面很不安全,一日三餐不固定,想回家。但他一直在外面流浪了一周。
第三部分,对本案中男生及相关人的自我状态分析。
1、为什么他没有说明自己早退是受同学玩笑的捉弄?
儿童的性格多受父亲影响。在家庭内部,男性是顶梁柱,但若其性格不能胜任这一位置,就会给自身和儿童性格造成恶劣影响。通常在阴盛阳衰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其性格包括自卑、被动、退缩、缺乏责任意识、依赖等因子。
可以假设其父很依赖其母,需要在她的帮助下处理家庭生活事务,当其母跟人走掉之后,其父不再有她的帮助,这时候其人格的不独立性充分显露出来。其父性格懦弱,常受叔婶欺负,忍气吞生。其母的离去可能会加剧其父的自我无能感。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他从父亲身上学会了沉默的应对方式,有什么事不****惯说,与其父的行为表现极为相似。
可以说他没有对老师讲明“不是自己有意早退,而是有同学开愚人节玩笑,自己误以为真的可以放学才早退”的事实,表明他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处于儿童式自我心态(C)。他对老师是依赖的,他认为老师就应当知道事实真相;而对自己他没有承担责任,对于事实上的不公平,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为自己辩护。他的方式是沉默的,然而在内心深处却忍受着一种委屈,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件事,而是成长历程中的许多许多事情的积累。对此他没有意识到,它们藏在潜意识中暗暗的影响他的行为。
2、他的出走有何意义?
他的出走是冲动行为,但无论事先或事后都不应批评他这种想法或做法,而应去关心他内部世界的痛苦。他出走的心理深层动机是表达他渴望被关怀的强烈需要,婴儿感到不适会哭,更何况他,这是人的本能,或者说是潜意识能力。然而他却遭受打骂,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他感到无力,于是只有诉诸出走,以此表示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