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防止传染病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防止传染病措施.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防止传染病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防止传染病措施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二)传染病特征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许多传染病(如霍乱、伤寒)都是先认识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然后认识其病原体的。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能排出体外并污染环境。传染病病畜(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当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畜的依据之一。
3、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各种特征。
(三)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传播需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病原体通常必须依靠传染源作为载体,伺机感染其他易感者。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传染病可经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梳子、衣物和文具等; 空气或飞沫传播; 食物或水(共同的污染源); 昆虫或动物媒介; 血液/体液传染
(3)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比例。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某种传染病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尚未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较为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在儿童中开展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就是要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水平。
(四)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学生如何防止
(A)平时怎么做
1、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2、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
3、不要总揉你的鼻子。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4、别老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5、多吃维生素E和C。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但别过量。
6、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
(B)发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
学生本人出现或发现其他同学有以下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其他负责人:
、呼吸较平时急促、发冷、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喉咙痛、胸痛、全身酸痛及乏力(原因不明)、咳脓痰或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简要隔离措施,如向老师或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