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降低血酯的中药.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降低血酯的中药.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降低血酯的中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降低血酯的中药
中药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补益药类
人参或其皂甙对正常动物可加快脂质代谢,加速胆固醇和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分解及其转化和排泄;对高胆固醇血症实验动物可使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非酯化脂肪酸水平降低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磷脂水平,明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对肝中脂肪浸润也有所改善,还可使血中脂肪加速进入脂肪组织中,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排泄。人参的多种皂甙还可抑制胰岛素将葡萄糖转变为脂肪的作用。
当归及其阿魏酸能与***戊酸5焦磷酸(底物)竟争,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肝***戊酸-5-焦磷酸脱羟酶活性,进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并由于其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对保护血管壁不受损伤有重要意义,使脂质在动脉壁的进入和运出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且不利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于血管壁,还由于其抗血小板功能而防止附壁血栓的形成,故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杜仲可能由于减少胆固醇自肠道的吸收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何首乌可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其所含蒽醌化合物增强肠蠕动而抑制胆固醇从肠道吸收,还可增强肝脏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而增加从胆汁中排泄,所含卵磷脂能阻止胆固醇在肝脏的沉积,阻止类脂质在血清中滞留或阻止其渗透至动脉内膜,加强胆固醇的运输和转化,从而减 1
轻血清、肝脏的胆固醇浓度,并减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该
作用可能因磷脂在体内转换为溶血卵磷脂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卵磷脂,从而增强血管壁胆固醇脂酶活性和抑制使胆固醇酯化的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活性,并较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裂解、降低血凝状态,进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
刺五加促进脂类的氧化供能而增强脂质的氧化代谢,使肝微粒体的hmg辅酶a还原酶明显受抑制从而减弱胆固醇在肝内的合成,同时激活7-α-羟化酶活性而加强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进而增加胆固醇随胆汁排泄,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
黄芪煎剂给豚鼠灌胃,使其肝细胞微粒体和小肠粘膜匀浆中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hmg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明显下降,从而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但对血清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女贞子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减少动脉脂质斑块,其所含齐墩果酸还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pgi2/axa2比值。枸杞子对老年高脂血症属肾阴虚肝阳上亢证患者,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但对肾阳虚、气血两虚证者的作用不明显。***羊藿、骨碎补、黄精、冬虫夏草、山药、玉竹、沙苑子、龙眼肉也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活血化瘀药类
三七可阻止实验动物肠道对脂质的吸收,因而降低体内总脂质水平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并减轻动脉脂肪沉着,对已形成的病 2
变也有一定的改善。蒲黄抑制食物胆固醇的吸收和减少胆汁的排泄,减少肠道从胆汁中重吸收胆固醇,进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蒲黄提取物
还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红花籽油对高血脂症大鼠能显著抑制卵磷酯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进而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丹参、红花、山楂、没药、槐花、水蛭、虎杖、姜黄也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泻下药类
大黄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实验动物,使其血清和肝脏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熟大黄也能明显地降低血脂,对减肥也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