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疗进展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疗进展
吉林油田总医院心胸乳腺外科程宇峰
前言
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乳汁淤积及乳头局部破损后细菌入侵导致。由于对于哺乳期疾病的重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及时就诊,此外诊断规范、药物及外科治疗有效。而非哺乳期的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s)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但是,由于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诊断的不统一,缺乏标准化的治疗,以致病人病情迁延,成为困扰病人及医生的难点。
一、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定义及分类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s)是区别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一类特殊的乳腺炎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性改变为病灶部位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故初期临床上常统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ffs /PCM)。这种慢性炎症病因不明且许多病例没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非哺乳期乳腺炎从病理类型来分,可分为特异性乳腺炎和非特异性乳腺炎。
特异性乳腺炎包括乳腺结核、真菌、寄生虫感染等, 非特异性乳腺炎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乳晕下脓肿
(Zuska病)及慢性硬化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等。最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又名自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乳腺导管阻塞、扩张,导致导管内脂质分泌物向管周组织溢出而引起,以乳腺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和大量炎性(浆细胞)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乳腺无菌性炎症。本病还有其他称为如: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etal mastitis,PDM)、阻塞性乳腺炎(obstructive mastitis)、乳管炎(galactophoritis)、edo mastitis) 和闭塞性乳腺炎(mastitis obliterans等。St out 和Raagens en认为该病变的成因是乳腺导管扩张,故称其为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好发于中青年非哺乳期妇女。
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etal mastitis,PDM)是指发生在乳头、乳晕复合体大导管周围的炎症,临床表现为乳晕周围炎症,可有乳头溢液和轻度乳头内陷,伴或不伴局部肿块,亦可形成窦道。对于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
PDM)的这一疾病名称,多数专家认为其就是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只是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而已,大部分专家认为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替代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和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 的名称比较合适,但也有不同意见。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fs,GM)是一种以小叶为中心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瘤样肉芽肿等。
乳晕下脓肿(subareolar abscess),又称Zuska病,乳管瘘,是一种与哺乳无关的特殊型慢性低度感染,常在乳晕或其附近皮下形成慢性反复发作性脓肿,伴输乳管鳞化和输乳管瘘等,易被误诊为浆细胞乳腺炎等其他乳腺疾病而得不到有效治疗。
二、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①乳头内陷或畸形等乳头先天发育不良。乳头畸形也必然造成导管的扭曲、变形。因乳管开口异常、扩张或狭长,导管就很容易堵塞,导管内容物为脂性物质,浸蚀管壁造成外溢,引起化学性炎症,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反应,形成小的炎性包块。
②大乳管的扩张和阻塞:异常激素的刺激导致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导管内聚积大量成分为中性脂肪及脂质结晶的“干酪样”分泌物,导致管腔排泄不畅,急性炎症诱发管壁破损可导致乳管周围炎症及继发感染。
③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后,治疗不当或由于炎性脓肿阻塞乳腺管,使乳管积液潴留而反复感染。断奶后几月或几年,乳管内仍有残留乳汁分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出现症状。
④,继而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形成脂肪酸结晶,最终形成异物性肉芽肿;
⑤自身免疫反应: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毁坏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