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山水之韵.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山水之韵.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7/10/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山水之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山水之韵
【摘要】山以厚德载物,水以流澈养人。山水并行,以它们的博大、清澈包容着我们的文明进步所带来的种种不安,而我们也在它们身上寻求精神慰藉。
【关键词】山;水;山水画;山文化;水文化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56-01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是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的。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多数山水画,在层恋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径通幽,所谓“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近却无”。在涧水之上,或有小桥可通山径,隐约可达茅屋一椽,想象当是隐者的居处。即使怪石嶙峋,仍有草木点缀其间。雪景则温柔如堆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只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雪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彩笔着色,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这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离群索居的隐逸生涯,却并不是真的厌恨人间。

从以山水为载体的形态来说,中国山水文化可分为山文化和水文化。
所谓山文化,就是以山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胜。山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尚书?盘庚》中就有记载:“古我先王适于山。”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以山为活动场所。中国的许多山因所蕴涵的主要文化内容不同,而成为不同个性的名山。最著名的有五岳等。
五岳,在中国的众山中享有特殊的地位,都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岳之首的泰山,以文化、自然混合遗产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一定意义上说,五岳可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缩影。
所谓水文化,就是以水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胜区。各种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特点,诸如江河、湖泊、海滨等各有自身的条件,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江河文化,这淤积在江河两岸的文化现象,似乎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古往今来:黄河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被视作古老文明的象征?她孕育出了什么样的灿烂文化?黄河奔流直下,沿途有哪些雄险的奇观?刘家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等,对黄河水利的开发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知道的。苏东坡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古到今,多少才华出众的人物在万里长江留下了他们的遗迹!此外,那打帮河上的黄果树大瀑布,历来被游人赞赏。那钱塘江口的涌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大大小小不同的江河,往往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孕育出各自的文化。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恣意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聪明的追求,个性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的宿命。它并不会思考着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