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QC七大手法(旧)培训
课程内容
第一课:因果图
第二课:直方图
第三课: 柏拉图(排列图)
第四课:散布图
第五课: 层别法
第六课: 控制图
第七课: 查检表
因果图
第一课
:
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即以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及原因影响结果的情形。
图 因形状很像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也有人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可说是改善现场的问题最方便又极有效的方法。
品质特性
(1)追求原因型:追求不良之所在,进而寻找其影响的原因。
第一课
因果图
为何下料模退料不良
机械
其他
人
设计
模具
导柱磨损
机械精度不足
退料板硬度不足
退料板厚度不一
弹力不足
上下模间隙
未加润滑油
未定期维修
优力胶未定位
弹性疲劳
弹簧信赖度不足
制材品质不稳定
板模变形
优力胶品质不稳定
上下模不同心
退料板疲劳
模具固定板松动
退料杆螺丝松动
刀口磨損
模具热处理不良
■(2)追求对策性
第一课
因果图
改善下料模退料不良
机械
人
设计
模具制作
其他
导柱更新
机械精度校正
退料板硬度增强
间隙适当
弹力加强
退料板松动时将螺丝锁紧
刀口整修锐利
选择良好的热处理厂
固定杆給予锁紧平行度校正
选择良好的退料板
同心度校正
板模銑平
找寻品质佳优力胶
找寻信赖可靠的弹簧
弹性稳定
制材品质稳定
加润滑油
定期維修
优力胶定位
■ :
步骤一:决定质量特性
先把质量特性写在右边自左划上一横粗线代表制程。在现
场要画时可用色笔划在一张的白报纸上。
步骤二:大要因以方框圈起来,加上箭头的大分枝到横粗线
上,把原因分类几个大项,每大项以方框圈起来加上箭
头的大分枝,稍斜的插到横粗在线。原因分类可依制程别
分类亦可依 5M (人、机械、材料、方法、衡量)分类。
步骤三:各要因分别再记入中小要因(如图 ),依各要因
分别细分为中枝、小枝的记入中要因、小要因,此时记入最
末端的必须是能采取措施的小要因。
第一课
因果图
第一课
人
物料
机器
方法
环境
? ?
? ?
? ?
? ?
? ?
?
? ?
? (修)是否足夠?
? 、停机?
? ?
? ?
?
?
?
因果图
,沿横轴以各组组界 为分界,组距为底边,以各组次数为高度, 每一组距上画一矩形,所绘之图形。
第二课
直方图
規格公差
(实际中心值) X
U(規格中心值)
SL
SU
組距
发生次数
a. 收集数据: 一般 50 ---200 个
b. 求出数据的最大值(L)和最小值(S)
c. 决定组数(K)=
d. 决定组距(h)
e. 决定组间的界值(组界):组间的界值以最小测定
单位值之1/2来决定,或取比测定值单位小
第一组下限= 最小值- 单位值之1/2
第一组上限= 第一组下限+ 组距
第二组下限= 第一组上限
第二课
直方图
f. 求出组中点
g. 作成数据的次数表: 记号
h. 直方图用纸: 一般图表用纸为 1mm方格纸
i. 决定横轴
第二课
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