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诚信的论文:政务诚信的缺失与重建.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诚信的论文:政务诚信的缺失与重建.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0/20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诚信的论文:政务诚信的缺失与重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诚信的论文:政务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关于诚信的论文:政务诚信的缺失与重建]关于诚信的论文:政务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关于诚信的论文:政务诚信的缺失与重建。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温家宝

杨秋菊

诚信是一个亘古恒新的话题,作为人们政治生活、社会活动与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然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多种原因,政府失信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2007年和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两次提出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2011年2月,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表示:“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由此可以看出,政务诚信研究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政府为什么要讲诚信,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失信,以及如何使政府更诚信等三个方面做一番思考。

政府为什么要讲诚信呢?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儒、道、法的先贤是如何看待政务诚信的。《论语》有一番精彩的阐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没有民众对统治者的信任,再多的粮食和军备都阻挡不了统治者垮台的命运。统治者与人民的信任关系,是政治凝聚力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某一政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老子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意思是说,统治者诚信不足,下面的老百姓才不会信任他们,君主们应该深思熟虑啊,要慎重自己的言语,不要轻易发号施令。在战国时期政治家商鞅看来,只有做到赏罚有信,才能树立法的权威,君主的威信也才能建立。为了树立法律的信用,推行变法,商鞅还留下了
“南门立信”的美谈。1400多年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推行变法时赋诗一首赞叹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西方的政务诚信思想源于契约论。契约论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容纳了政府契约和社会契约两种观念。政府契约认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签订了契约,政府如果违背了维护法律和白由的承诺,公众就可以联合起来推翻它。社会契约则假想人类曾经存在一个自然状态,由于自然状态中存在种种不便,甚至处于“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为了更安全地生活,平等享有自然权利的个人让渡出自己权利的一部分,签订社会契约,组成了政治共同体或国家。(论文范文..)洛克认为,这一契约是一个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契约。政治共同体组成后,人们就把立法和执行的工作委托给一些人,他们组成了政府。如果受托人的工作不能让作为整体的人民感到满意,他们就有可能被解雇,南他人取而代之。由此可见,从发生学意义上来说,政府是人们之间缔约后委托授权的产物。洛克是委托政府观念的首倡者,比起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政府契约观念来,委托的契约观念对政府更为不利。委托的关系决定了公众与政府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二元主体,他们是权力所有者与权力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