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板书“放飞”,学生进行词汇练习:放飞( )
2、展示蜻蜓,板书“蜻蜓”二字,读后请学生说说: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
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4、今天我们课文中要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请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句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说反义词等。)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蜻蜓写了哪些内容,读后完成练习:
根据课文填上恰当的词:(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2、学生讨论交流。
3、指明分段朗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
4、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自由读第三段(11自然段),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急切而又高兴的心情。
3、激起悬念: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