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济南鹊山游记
9-6-25 同程网
济南扁鹊墓塑像
    唐朝大诗人杜甫游历济南时曾挥笔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可见在杜甫之前济南就已是一座历史悠久、名士云集的地方。而在杜甫之后济南更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且不说欧阳修、曾巩、赵孟頫、刘鹗等外乡人在济南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就是本土名人也是济济一堂,宋朝词人有李清照、辛弃疾,明朝诗人有李攀龙、殷士儋、王象春,元朝有散曲作家张养浩,他们都是生于斯,尽管有的并没有长于斯,但济南人杰地灵的特质早已遗传给了他们。可以说,是济南成就了他们,他们反过来又成就了济南。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出生于济南的文人名士们虽然出仕游历在外,但最终的归宿很多都选择了济南老家,希望自己死后灵魂能在老家这个温暖的港湾里得到永久安宁。
    他们中有神医扁鹊、知人让贤的鲍叔牙、埋儿奉孝的郭巨、散曲作家张养浩、内阁大学士殷士儋……他们死后都回到了故土,归葬在了出生的地方。他们的坟墓现在已成了济南乃至山东甚至全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时值清明,正是“路上行人欲断魂”、“歌哭悲欢城市间”的季节,路上开始多起来祭祀扫墓的人,他们怀着悲戚的心情,来到坟前,送上一炷香,或烧张纸钱,或献一束花,表达着对故去的亲人的哀思。
    只是“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我们在祭祀自家先祖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去祭奠一下归葬在济南的名士们呢?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老乡,为家乡的声名远播做出了贡献,使“济南名士多”的佳句实至名归,也为我们的华夏文明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身在家乡而有异乡孤寂冷清之感!
    现在,就让我们去一一寻访他们的归葬地,在这清明时节,为他们敬上一炷香,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吧!
神医扁鹊墓
    在黄河北岸,有一座山,它在唐朝大诗人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诗中出现过,也在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绘的《鹊华秋色图》中出现过,它就是“齐烟九点”之一的鹊山。鹊山之名,来自神医扁鹊。据传说,扁鹊曾在山上炼制丹药,死后就葬在了此山脚下,因此山以人显,遂改为了鹊山。
    扁鹊葬于鹊山的传说也只能是传说,事过两千多年,既无史料明确记载,也无确凿证据证明,也只能是口耳相传了,至于真实性有多少就没有人能说得清了。但既然传说他是齐国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人,家乡人自然就希望能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因此葬在这里也不算离谱。《史记》中介绍他时说是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但在后文中扁鹊自己自己说是“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根据《史记》的说法可以推断,扁鹊应是出生于勃海郡的齐人,只是后来把家安在了郑。
    扁鹊本名秦越人,是位江湖郎中,行医济世,他一定都到过这些地方,而他所到之处凭着他高超的医术救死扶伤,救病人于水火,因此当地的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以把他当成家乡人为光荣,赵国人以他医技高超,尊称他为神医扁鹊。而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于时时祭祀,就在当地为他修建了坟茔。所以关于他的出生地莫衷一是,而关于他的葬身地也有很多说法。所以除济南之外,还有传说葬于永济市清华镇,因他曾救活过虢太子,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在扁鹊死后,收其骨骸而葬之。
    但不管怎么说,扁鹊墓是真真切切地留在了这里,传说中他在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