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10/22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
在亚洲的都市化地区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符合流行病学规律。亚洲地区骨质疏松症研究[1]的结果显示,亚洲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呈梯度,其中都市化地区如香港和新加坡最高(表1)[1,2],正在迅速接近白人中的发生率。
在香港1966至1985年间的都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女性增加了2-5倍,[3]。按照90年代香港髋部骨折发生率计算,到2 05 0年亚洲髋部骨折总人数估计将达到320万[4]。另一较保守的估计为200万[5]。这一数量仍然非常巨大。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苏庆军
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另一严重后果。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可因抽查的群体和诊断的标准而异。在一项使‘用常规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的研究中,香港华人妇女中的发生率为30%[6],而美国白人为26%[7]。这一高发生率后来在北京[8]和台湾[9]进行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其他亚洲国家的椎体骨折发生率尚未见报道。
上述资料说明骨质疏松症在许多亚洲国家中都是普遍的健康问题,由此而造成的负担随着亚洲人口的老龄化将呈指数级增长。

表1 4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每10万人的髋部骨折发生率

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白人
女性 459 442 218 269 535
男性 180 164 88 114 189
(数据引自亚洲地区骨质疏松症研究(Lau,2001)【1】并按l989年美国白人的数据进行校正,。
骨质疏松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脆性增高,并由此引起骨折危险上升的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采用骨密度(BMD)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为:
骨密度正常: T值>-1
骨量减少低骨量): --1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苏庆军
骨质疏松症: T值<-
(注:T值是BMD低于年轻人正常均值的标准差数)
需要指出的是,以-,并无其他内在的生物学含义。该数值虽可用于临床决策,但它只是一个诊断标准,并不一定要将其作为启动治疗的阈值。
骨密度也可用Z值表示,是指某个体的BMD与特定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个体均值的标准差数。在白人中,BMD与骨折危险相关性良好。股骨颈BMD每降低1个标准差,经年龄校正后的髋部骨折危险可增高约2倍。在香港华人中的横断研究证实,BMD与髋部骨折危险间显著相关。但在亚洲人中尚未进行过有关这方面的前瞻性研究。
骨质疏松的诊断

·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髋部、腰椎及全身的BMD均可测定。
· 测定时的随机变异可使BMD出现微小变化。。由于在有经验的测试中心,DEXA的精确度为2%,%o左右的变化可被视为精确度误差。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苏庆军
· 超声波检查的准确性不及DEXA,其T值判定值也不确定。因而目前不推荐使用超声波检查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用于测定BMD的容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是一个很有用的手段,但在临床上其使用不及DEXA普遍。

· 只有在BMD测定结果对决定治疗与否有影响时才应做此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