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走进孔子.ppt

格式:ppt   大小:1,503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孔子.ppt

上传人:luyinyzhi 2017/10/22 文件大小:1.4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孔子.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著导读
《论语》
10/22/2017
名著导读《论语》
1
万世师表,
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道贯古今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走近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
一、孔子的家世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因宋国内乱而逃到鲁国,世为鲁人。孔子的祖父叫孔父嘉,他的父亲名叫叔梁纥,做过鲁国的下级武官,是位著名的武士,曾打过仗。
《世家》说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葬在防山。母亲没有告诉他父亲的葬地,后来,他十七岁时,母亲去世,问了别人才知道父亲的葬地,将父母合葬了。但是,这种说法的可信性难以肯定。
二、求学生涯
孔子自称“十五志于学”,他求学范围很广,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孔子所求之学,并非一般求名求利之学,而是“志于道,据于德”,是求道德的完善,寻求合理的人生态度和行事准则。他所学****的内容,既不同于向往来世的宗教趋向,也不同于观察自然的科学道理,而是着眼于伦理道德和政治社会的实际,即“务实致用”的“政本位”人生观、文学观、政治观等等,这是儒家哲学的特点,也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 约在二十岁之后,孔子做过两次小官,一次是做会计的委吏(管粮仓),一次是做乘田(管牛羊)。
三、步入中年,私人讲学
孔子三十岁左右时,学问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他要把自己的主张公诸于世,于是,他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私人讲学事业。 他所用的教材是选取以前已有的材料而整理改编而成的,所以他说“述而不作”。他所教的科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行,陶冶性情,以便担负起济世的重任。
在教学方法上,他坚持“不愤不启”、“有教无类”的宗旨。因此,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对社会影响极大的儒家学派。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兴办私学
四、离开鲁国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所以,就在公元前517年(34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
到了齐国,他做了高子的家臣,想要借此与齐景公通上关系。在齐国他向齐景公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齐国,他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乐》,并且深入学****竟然入迷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景公想给孔子封地,但是遭到晏婴的反对,而且把孔子当成了季氏的间谍,甚至齐国大夫想要加害于他,孔子未能成功,只好离开齐国,回到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