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32007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英文名称:Polymer Chemistry
学分: 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材料被认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高分子材料更日趋收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高分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金属材料、无机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结构中三足鼎立;而且无机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在化工工艺中也平分秋色。另一方面高分子化学已经不再是单一传统化学学科的分支,而是整个化学学科和物理、工程、材料、生物乃至药物等许多学科基础的交叉和综合。高分子化学也逐渐发展成为基础学科,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化学并列成为第五大化学。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原理、反应动力学、聚合方法,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进一步深化反应等内容,并对高分子领域发展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研究前沿给以承上启下的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高分子合成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深刻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牢固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原理、反应动力学、聚合方法;根据所学的高分子化学基本原理,能够合成出所需要的基本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够选择较好的聚合实施方法,能够制定出大致的工艺流程,能够较好的确定聚合工艺参数。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所以应该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在保证学分的前提下可以微调)。
章(节)内容
讲课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
课堂讨论(习题课)学时
现场教学学时
总学时
绪论
2
缩聚和逐步聚合
4
自由基聚合
4
自由基共聚合
2
聚合方法
5
离子聚合
3
配位聚合
6
开环聚合
3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3
合计
32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高分子化学》第4版,主编: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修订时间:2009年
主要参考书:
1、《高分子合成化学》,主编:冯新德,科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81年
2、《高分子化学》,主编:林尚安,科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82年
3、《高分子化学》,主编:卢江、梁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9年
4、《Principles of Polymerization》Fourth Edition,e Odian, John Wiley & Sons, 2004
5、《Organic and Physical Chemistry of Polymers》, Yves Gnanou and Michel Fontanille ,John Wiley & Sons,2008
6、《Handbook of Polymer Synthesis》,Donald E. Hudgin,Marcel Dekker,2005
7、《Polymer Chemistry》Sixth Edition Revised and Expanded,Charles E. Carraher, Jr. Marcel Dekker,2003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把课程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以教师讲解为主,适当安排学生课堂讨论和习题课。学生除完成课后作业外,自学教师布置的自学章节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专题阅读。
本门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由于高分子化学是一个正迅速发展的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考虑到该特点,在每两章的最后一次课增加与章节有关的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代表人物及精典文献导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每章节的内容的活学活用。这样既满足了一般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能引导尖子学生的深入学习。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占30%
2、试卷成绩:期末7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聚合物的基本概念、类别和命名规则;聚合反应的基本分类方法、聚合物分子量的统计法;聚合物的键几何形态、微观结构及热力学。
2、 熟悉:聚合物的单体、聚合物的结构式;聚合反应的分类原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与热力学性能。
3、 了解:高分子化学与有机化学的联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