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犯罪心理学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犯罪心理学总结.doc

上传人:dzzj200808 2017/10/23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犯罪心理学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犯罪者,一般违法者,虞犯。——这几个主体。P6
犯罪人:是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揭示犯罪者的人格特质,他们同一般人在心理机制和行为发生机制方面的差异。藉此,获得对犯罪者的准确界定,并廓清其人格形态,为预防犯罪、矫正犯罪提供宏观方略。犯罪人的范畴是基于刑法的规定,但是又不完全受刑法规定的主体范围的限制。
一般违法者:这是现实生活中最大的一个违法群体,即大众违法者。对这一部分主体的研究,是基于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一般违法者和犯罪者在心理机制上是难以区分的,二者之间其实并无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其二,犯罪行为的实施,是一个心理上的渐进过程。也就是说,犯罪行为正是由一般违法行为逐渐演变而来。因此有必要对一般违法者进行研究。
虞犯:特指“根据其性格或环境,将来有可能犯罪或触犯刑罚法令的”个体,包括个性缺陷者和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
心理的生理基础——条件反射,反射弧,动力定型,P24
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从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一种反射。
反射弧:是实现全部反射神经活动的神经结构。由五个具体环节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是根据反射形成过程的不同划分而成。
无条件反射:是个体先天遗传而得、不学而会、不学而能的反射。对于个体来讲,只有在出生后第一次出现的反射,才真正具有无条件反射的意义,以后的无条件反射则都有条件反射的参与。
条件反射:是在有机体生活过程中,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于后天学****而获得的。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消失。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动力定型:又称动型,是大脑皮层机能系统性活动最主要的体现,是对一系列刺激物所形成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是条件反射的巩固系统。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名称,代表性人物,主要观点P43
(1)犯罪生物学派(犯罪人类学派,遗传因素论,血型论,体型心理学,人种论)
(2)犯罪社会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
一、犯罪生物学派
: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切萨雷·龙勃罗梭
主要观点:隔代遗传;天生犯罪人;犯罪对策论。
在犯罪原因方面主张“隔代遗传原因”。隔代遗传,是指倒退到原始人或者低于人类的一种返祖现象。
在犯罪人的类型方面主张“天生犯罪人”。认为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代的野蛮人,他们的生物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时起,便具有一种犯罪的潜在可能性。
在犯罪对策理论方面提出了预防和矫治犯罪人的措施,即“犯罪对策论”。在鉴别犯罪人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犯罪预防。预防犯罪是第一位的,重点并不是在于对犯罪人的惩罚。如果不能预防犯罪的话,就应该对犯罪人进行矫治。
评价:
犯罪人类学派的进步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从生物学、生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个体的新研究领域;将现代科学的实证主义与归纳方法应用于犯罪领域,将近代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成果应用于犯罪研究,注意通过仔细观察、系统调查、生理解剖等方法研究犯罪问题,从收集的大量事实、数据证据中归纳、概括出研究结论,促进了犯罪学研究的科学性,这在以前的学术研究中是从未有过的。
:
代表人物:日本学者铃木芳正
基本观点:血型是遗传的,血型与个体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