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钟灵毓秀,乐安江源远流长
禹门山钟灵毓秀,乐安江源远流长,晚清“三贤”遗韵悠悠,“文化将军”光彩熠熠。
悠悠古韵,薪火相传
走进位于贵州遵义县城南白镇以东70公里的新舟中学,很难想象一个创立于1956年的县级中学,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奋斗,才到了今天占地90余亩的校园,绿树成荫和沿途迎面扑来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徜徉在这个2006年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称号的大型完中内,学生们或在树荫下安静阅读,或在球场上英姿勃发地运动,或在实验室专心地做着各种实验……突然间,享誉清末的沙滩三杰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倡导的“渔樵耕读”浮上心头……
当年的沙滩文人,在世俗纷扰中抛开功名浮华。为求知而读书,母亲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舍弃西乡田产,搬家到东乡,终成就了“西南巨儒”之称的郑珍:黎恂藏书过万,终成就了外交家儿子黎庶昌;郑、莫、黎三家亲缘交接,学术互进……一以经学、诗名,一奠定中国版本目录学派基础、书法篆刻名闻天下,一以外交风起云涌,散文名家……
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阅读理想、学习思想、品味生活,或许便是新舟中学在一派新貌中总是透出些许古意的原因吧!装备一新的物理、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整齐中透着勃勃生机
文化新舟与禹门三杰
沙滩,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有人说禹门山就像古代书生案桌上的笔架,田园阡陌翠竹婆娑,一江碧水难掩人文灵秀。农家庭院与柏林古刹之间,形成一个在清末便名闻天下的地域文化群,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被称为“沙滩文化”。
在这样一个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地方,为什么能形成如此浓郁的文化,孕育这么多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成就,是文化长期落后的贵州的一个奇迹。以学论,郑珍深受其舅父黎恂的影响,对于六岁丧父(黎恂)的黎庶昌,郑珍关爱有加,或许是郑珍的考运不佳,三年一次的大考,每次进京都大病误考,又为母守孝三年,最终“道光五年拔贡生。十七年中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县训导”;黎庶昌却考运奇佳――十四、五岁时赋诗作文,犁然成诵,在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即成为府学廪贡生。
1861年,黎庶昌离遵义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1862年,因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受到朝廷重视,被赏为知县,派往安庆听候曾国藩调遣。于是,黎庶昌便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同为“曾门四弟子”,踏上了仕途……莫有芝与郑珍交好,两人共著《遵义府志》。他俩博采汉唐以来的图书地志和荒经野史,取其精华,严格体例,用了三年多时间,完成四十八卷刊行。这是我国及贵州历史上编得较好的一部地方志,时人评论可与《水经注》、《华阳国志》相匹配。
家境贫寒的他们,砍柴、烧火、纺织、耕锄……劳作与阅读皆成趣味,在以郑、莫、黎三人为代表的沙滩文人的生存方式,浸染了这片土地。这里的一花一树、一人一畜都沾染了这种超脱世外的飘然,学习仿佛就是新舟人的根……
“新舟中学”承载希望
乐安江水从大娄山南麓一路蜿蜒而来,到这里成为一条澄碧的带子,伫立在青翠连绵的乐安江水边,头上是袅绕的白云,脚下是潺潺的流水,风从双肩掠过,人在青山绿水间,如何不醉?坐在乐安江上的小木船里,远眺新舟中学。
它位于乐安江畔的新舟镇中心,创立于1956年,享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1960年即跻身完中行列。是一间以高中为主,初中为辅的大型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