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计算机基础.doc

格式:doc   大小:8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算机基础.doc

上传人:gyzhluyin 2017/10/25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算机基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是一种无须人工干预、能快速、高效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2月诞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年代
特点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
逻辑部件:电子管
特点:体积大,可靠性差,耗电大,维护困难
存储部件:采用水银延迟电路或电子射线管。
语言:采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无系统软件
运算速度:每秒几千至几万次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逻辑部件:晶体管
特点: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耗能降低
存储部件:采用磁芯为主存,采用磁盘/磁鼓为外存
语言:出现了高级语言,系统软件
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
逻辑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
特点: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耗电省、运算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寿命更长
存储部件:主存采用半导体,容量更大
语言:系统软件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
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逻辑元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存储部件: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使用磁盘和光盘
语言:各种实用软件不断被开发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计算机网络把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特点
逻辑判断能力,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地进行工作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存储容量大,记忆能力强
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自动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E)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计算机的组成
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
PC机主要性能指标
部件
概念
性能指标
CPU(微处理器)
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用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并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的工作
反映CPU品质的重要性能指标是主频和字长
字长:CPU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bit),它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运行速度
主频: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MHZ),主频越高速度越快
内存储器
主要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中的信息用“0”和“1”的二进制形式表示,一个二进制为1bit
存储容量:存储器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单位BYTE。
内存储器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用来存储大量暂时不处理的数据和程序。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停电时能永久保留信息
最常用的外存储器是:软磁盘、硬磁盘和光盘
硬盘:固定密封,容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又称固定盘
硬盘是PC机主要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用户数据等)存放的地方
软盘:容量小,速度低,价格便宜,可脱机保存,携带方便,主要用于数据后备及软件转存
光盘驱动器:目前PC机主要所装的光盘有只读光盘(CD-ROM)
键盘
键盘:一般101~104键,有大小两种插口,某些品牌机采用小插口
.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价格低、打印质量差,噪声

喷墨打印机:价格低、噪声小、打印质量好,消耗高
激光打印机:速度快,分辨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