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南华大学《放射化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23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华大学《放射化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

上传人:小马康康 2017/10/26 文件大小:2.1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华大学《放射化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放射化学
唐泉
核科学技术学院
绪论
放射化学分离方法
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
超铀元素化学
裂片元素化学




目录
1 绪论
放射化学的内容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放射化学的特点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发展阶段
放射性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分离;衰变规律及衰变位移规律的发现;放射性元素分离规律的发现等
现代放射化学的发展阶段
应用于实验
核能的大规模应用;超铀元素的发现等
1932~1942年
1943~至今
1896~1931年
蓬勃发展阶段
中子、人工放射性和裂变现象的发现等
初期阶段
在强光、弱光、无光的条件下,铀盐都具有感光现象;
其它铀盐、亚铀盐、铀盐溶液、金属铀都能产生这种辐射,且与铀含量成正比。
Becquerel 的发现
——放射化学的产生
Curie夫妇的成就
发现钍发出与铀具有相似的射线;
天然铀矿石的放射性比纯铀、人工合成铀矿石的强;在天然铀矿石的分离过程,发现了钋和镭元素,并经光谱法证实;
;
建立了首个镭和钡分离的化学分离方法;
测定了浓缩铀的热效应,发出100cal/(g﹒h)。
——放射化学的产生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放射性规律的一系列研究和探索
放射性衰变规律
卢瑟福、索迪
放射性衰变位移规律
法扬斯
核转变过程化学的建立和发展
天然放射系的发现
α衰变
β-衰变
232Th为母体的钍系(4n系);
238U为母体的铀系(4n+2系);
235U为母体的锕系(4n+3系);
237Np为母体的镎系(4n+1系)
(人工放射系)
(1919年首次实现的人工核转变)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原子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
哈恩等
发现原子核裂现象
西博格等
发现超铀元素
镎和钚
费米等
建立第一座核反应堆
放射性核素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的应用
放射化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932年秋
1949年以前
我国学者在国外取得的成绩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爆炸
国立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
研究对象: 镤化学; 铀镭系与铀锕系的分支比;氡;找铀等。
国内概况
利用加入添加剂的方法浓集放射性同位素;
研究了228Th、 227Th、210Pb、214Bi的性质;
发现235U的三分裂现象;
研究了用离子换色谱法对锕和稀土载体的分离等。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放射化学的内容
1
2
3
5
4
基础放射化学
放射性元素化学
核化学
应用放射化学
放射分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