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险情中的母女.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险情中的母女.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17/10/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险情中的母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险情中的母女
长白山哈达岭山脉下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三口人,父亲38岁,是一名中医,母亲在父亲的熏陶下,也懂得了一些中医知识,女儿正读小学六年级,整天耳濡目染,也差不多够上半个小中医了。
这年秋天,父亲因夜间出急诊,而且是雨夜,次日早上回到家就病倒了。一个小小的感冒,在这样的家庭里本来算不了什么,不想却勾起了父亲的旧病,这里离医院太远,刚下过雨,父亲也受不了颠簸,只有用两样中药才能治病。偏巧这两样中药家中都没有,因为非常稀少,而且不经常用,城里的中药店也很难买到。
母亲想到村子后面的山上有,而且自己也认得此药,就要亲自上山挖。父亲抬头看看窗外,天还阴着,虽说现在还没下雨,难保一会儿不下雨,何况昨夜已经下过一场大雨了,山坡又陡又滑,此时爬山已很危险,万一再下起雨来就更加危险了,他便摇摇头,阻止了母亲的行动。
母亲何尝不知此时爬山危险?当看到父亲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样子,心中更加疼痛。再说,为了亲人早一天摆脱病痛的折磨,冒一点儿危险也值得,便坚持要去。父亲明白:母亲要做的事情,他根本无法阻拦。抬头看看窗外天阴的程度,感觉一时半晌雨还下不了,他又想了想才说:“那你和女儿一起去吧。”

每周,父亲都要上山采药,只要是节假日,女儿都闹着一起去,这样父亲不但能传授她一些中药知识,还能培养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锻炼出强健的身体,所以就登山的技术和经验而言,女儿要比母亲高出很多、丰富很多。有了女儿的陪伴,父亲便能放心一些。
今天是星期天,女儿不上学,刚好从村外割了两筐喂兔子的青草回来。母亲急忙接过筐,觉得两筐青草至少有六七十斤重。看到女儿喘吁吁的样子,母亲有点儿心疼,不忍再让女儿劳累。但是,父亲的病痛更加让她心痛,便和女儿准备了一下:每人背个兜子,腰间缠着绳子,拿着小镰刀和小铲子出发了。
来到山脚下,女儿仰头望望天空,觉得天阴得更加浓了,已经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水分,于是,看了看母亲,等待母亲做出决定。母亲深吸一口气,问:“有没有信心,在下雨之前挖到药材,而且还能下得山来?”

女儿自信地点点头。
母女二人互相鼓励着开始爬山。山坡虽然不算十分陡峭,但是,多半都是光滑的石面,只有少许的缝隙间有些土壤,上面长出柔弱的青草和半人高的植物,雨后更加显得光滑和难以攀登。她们将绳子不断地缠绕在头顶的小树上,然后借助绳子的力量艰难地攀登着。
她们登山的位置,是女儿选定的,这也是女儿与父亲经常登山的路线。就整座大山来说,这里也是最容易攀登的地方,而且半山腰上还有一个凸起的平台,劳累时可以坐在上面休息、喝水或者吃东西。女儿曾给这个凸起的地方起名叫“空中驿站”。
女儿一边攀登一边指点母亲怎样用力……
她们在“空中驿站”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攀登,终于到达了山顶。此时,风也大了许多,头顶上的云层里,隐隐约约响起了雷声。
“女儿,我们要抓紧时间!一会儿真要下起雨来,下山就难了。如果打雷,就更加危险了……”
母亲说完,两个人便分散开寻找那种药材。既然是稀有药材,自然不好寻找。在她们还没有找到时,天空中已经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闷雷在云层里滚来滚去。母亲看看女儿,女儿看看母亲,互相点点头,心有灵犀,不找到能为父亲治病的药材决不下山。

刚才的雨滴已经变成了雨丝,闷雷声也变得越来越震耳了,她们终于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