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初稿)-mca.doc

格式:doc   大小:38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初稿)-mca.doc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2023/5/3 文件大小:3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初稿)-mca.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初稿)-mca 】是由【春天资料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初稿)-mca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标准(征采建议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和规范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投资决议和管理,充散发挥投资效益,提升我国的自然灾祸应急响应能力,拟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救灾物质贮备库项目决议和合理确立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一致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救灾物质贮备库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照,也是相关部门审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察检查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依照。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合用于救灾物质贮备库新建工程和改建、扩建工程。
第四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一定依照国家经济建设的目标政策,吻合《国家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等法律法例,表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从我国备灾、救灾的实质状况出发,立足目前,兼备发展,兼备规划,成立和完美救灾物质贮备系统。
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应知足灾祸救援和应急指挥的物质贮备和管理的需要。第五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应归入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政府一致安排建设项目,其建设用地应归入城市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并按国家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相关规定申报、征拨。
第六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应知足“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对物质准备的要求,一致规划,一次或分期实行。
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应吻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备,推行资源整合。
第七条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设,除应吻合本建设标准外,尚应吻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指标和定额的规定。
1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第八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宜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设置,依据各地自然灾祸救援应急
方案中三级应急响应规定的紧迫转移部署人口数目进行分类,并按其所需贮备物
资的建筑面积确立建设规模。
第九条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设规模可分为以下六类:
表1
救灾物质贮备库规模分类表
紧迫转移部署人口数
建筑面积
(万人)
2
(m)
一类
72
22750
二类
54
17150
三类
36
11950
四类
12~20
5500~8000
五类
4~6
3000~4500
六类
~
1000~1200
注1:一、二、三类救灾物质贮备库参照《中央级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规划》中大、中、小型中央库的标准。
注2:建设规模小于六类下限的,宜设置救灾物质贮备点。
第十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内容包含房子建筑、场所、建筑设备和基本装备。
第十一条救灾物质贮备库房子建筑包含库房、生产协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
隶属用房。
救灾物质贮备库各种用房及其建筑面积详见附录一。
第十二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场所应包含室外货场、晾晒场、泊车场。
四类以上救灾物质贮备库宜设置直升飞机停机坪。
2
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十三条救灾物质贮备库的选址应吻合储藏安全、运输方便的原则,并知足以
下要求: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并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
邻近铁路货站、高速公路进口及其余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
市政条件较好,拥有靠谱、稳固的电力保障和完美的给排水系统。
地势较为平展,视线相对宽阔,便于紧迫状况下直升飞机起降。第十四条以下地区不该选为库址:
布防烈度大于9度的震区;
泥石流、滑坡、流沙等直接危害地质的地段;
设计防洪标准低于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布防标准的堤,或许堤坝溃决后可能吞没的地区;
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聚积黄土,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不良地区;
受交通管束的地段;
居民区;
历史文物遗迹保护区;
拥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
雷暴区;
其余不宜选为库址的地区。
第十五条救灾物质贮备库的总平面部署应依据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和交通
运输、消防安全等要素综合考虑,做到布局合理、流程畅达。
第十六条救灾物质贮备库依据功能要求,应单设仓储区,其余功能区可依据实
际需要设置。
救灾物质贮备库的生产协助用房宜和库房毗邻。
第十七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内外道路畅达便利,外通路应能知足四轴大型货车双
向通行的要求。
第十八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应依据节俭用地的原则和总平面部署的实质需要,科
学合理地确立建设用地,建筑系数宜为35%。
3
第四章建筑标准及建筑设备
第十九条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筑标准应依据救灾物质储藏、管理的功能要求
合理确立。
第二十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宜采纳轻型钢构造的单层库房或不超出3层的钢筋
混凝土框架构造的多层库房,并按9级烈度布防。
第二十一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单层库房的净高不该低于6m且不超出9m;多层库房
~,~,且应设置货运电梯或
货物滑梯等垂直货运设备。
第二十二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单层库房地坪荷载为3t/m2,多层库房首层3t/m2,二、
三层不低于2t/m2。
第二十三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库房室内陆坪应做防潮层,,货车不直接入库的宜设置专用货台。
第二十四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库房进出口应设置防鼠板,。
,净宽不小于4m。
第二十六条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库房应具备优秀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可以知足
要求时,应装备相应的机械通风设备。
第二十七条救灾物质贮备库供电应知足照明和设备运行的需要,电力供给除市
电外还应自备发电机,室内外照明应知足全天候作业要求。
第二十八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建筑防火等级不该低于二级,消防设备的配置应符
合相关建筑防火的规定,并宜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防水池,单库面积
超出1000m2的应设置防火墙。
第二十九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宜采纳城市供水系统,如自备水源应吻合国家现行
标准。生活污水应采纳管道采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市政污水管网时,应根
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及相关规范设计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救灾物质贮备库防洪、防涝排水应依据库址地形及城市防洪、防涝规
划确立流向,宜采纳排水渠或排水管道等有组织排水方式。
第三十一条救灾物质贮备库应按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
4
第五章基本装备
第三十二条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基本装备可分为:装卸设备、技防设备、信息化
管理设备、通信设备、物质保存保护设备、交通工具。
第三十三条装卸设备包含叉车、液压搬用车、托盘搬用车、手动推车、托盘、
货架、货运电梯、货物滑梯等。
第三十四条技防设备包含监控设备、自动报警装置等。
第三十五条信息化管理设备包含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等。
第三十六条物质保存保护设备包含冲洗设备、消毒设备、缝补设备、维修设备
等。
第三十七条通信设备包含挪动电话、对讲系统、海事卫星电话。
第三十八条交通工具包含应急调动车、救灾物质转运车。
第三十九条各种救灾物质贮备库物质装备装备详见附录2。
5
库房
生产辅
助用房
行政办
公用房

附录1
项目
加工用房
冲洗消毒用

办公室
会议室
监控室
财务室
档案室
值班室
配电室

救灾物质贮备库各种用房及建筑面积详表m2
种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六类
20000
15000
10000
4210~6817
2272~
3458
480~632
429
286~
429
143
800
600
600
69
51
51
120~137
69~103
34~51
69
51~
69
34
69
34~
51
26
800
600
600
26
26
21
26
21
21
34
26~
34
21
34
26
26
隶属
用房

水泵房
103
34~
69
34
车库
1150
950
750
103
69
34
食堂
69
34~
51
34~51
活动室
69
51
34~51
共计
22750
17150
11950
5430~8054
3050~
4508
993~1196
注:一、二、三类用房面积数参照《中央级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规划》
6
附录2各种救灾物质贮备库基本装备装备详表
项目
一类
5

叉车
3

(t)
2

装卸设备


液压搬用车

托盘搬用车

托盘

货架

监控设备

技防设备
自动报警装置

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设备
网络系统

对讲系统

通信设备
海事卫星电话

挪动电话

冲洗设备

物质保存
消毒设备

保护设备
缝补设备

维修设备

应急调动车

交通工具

救灾物质转运车
注:√表示应具备。

种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六类






























































































7
条则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条说明拟订本建设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祸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祸拥有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等特色。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雪灾、地震、洪水等特大自然灾祸屡次发生,令人民民众的生命财富遭到了巨大损失。为了提升政府灾祸救援水平、减少自然灾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富损失、保护灾
区正常社会次序,1998年国家成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质贮备制度。经过10年的发展,已在11个城市建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质贮备库。同时,部分省、市、县也经过各样
方式成立了本级救灾物质库房,它们在自然灾祸救援中发挥了不行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整体上看,目前各级救灾物质贮备库广泛存在库房面积小、建设标准低、基本装备严重不足,不可以很好知足目前救灾工作的需要,更没法适应新时期对救灾、备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此,一定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吻合标准的救灾
物质贮备库,完美救灾物质贮备系统,以提升我国自然灾祸的应付能力,《国家综
合减灾十五规划》和《国家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对此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已
开始启动。为增强和规范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决议
和管理,充散发挥投资效益,拟订相应的建设标准是十分必需的。
第二条本条说明本建设标准的作用及其威望性。
本建设标准从规范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行为、增强科学管理、合理确立投资规模和建设水平、充散发挥投资效益出发,严格依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的规
定和程序,深入检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论证,宽泛听取相关单位和专家建议,保证编制质量;同时兼备了各地灾祸发生状况、经济发展水同等多方面的差异,以吻合实质,便于操作。所以本建设标准是救灾物质贮备库工程建设的全国一致标准。
第三条本条说明本建设标准的合用范围。
鉴于目前救灾物质贮备库数目不足、散布不均、建设标准低、基本装备极度
8
贫乏的现实,一定新建一批吻合要求的救灾物质贮备库。同时从节俭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应付原有的不吻合要求的救灾物质贮备库在现有基础上改建、扩建。
第四条本条说了然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一定依照的法律法例及指导思想、原则
和整体要求。
救灾物质贮备库建设作为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应依照国家经济建设目标
政策和相关法律法例作为编制建设标准的依照,并表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同时考虑到我国自然灾祸发生状况和各地的差异,重申从我国救灾、备灾的实质状况出发,正确办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进行兼备规划、合理布局,成立和完美救灾物质贮备系统。
为增强国家自然灾祸应抢营救指挥系统建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中明确要求成立健全一致指挥、分级管理、反响敏捷、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管
理系统和运行体制。所以,救灾物质贮备库储藏和管理的物质,除直接用于灾祸
救援的物质外,还要有相应的应急指挥所需物质。
第五条本条明确救灾物质贮备库的投资渠道和建设用地的申报、征拨。
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设属于政府行为,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投资项目由政
府一致安排,并依照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用地规定归入城市土地整体利用规划,划拨
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设用地。
第六条本条说明实行本建设标准的基本要求。
鉴于各级政府拟订公布的当地区《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对物质准备都有详细要求,且救灾所需物质种类、数目也因地而异,故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设应依据本级《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规定的物质储藏和管理要求一致规划并加以实行。考虑到各地财力状况的不一样,有资本困难的地区也可分期建设。
为节俭能源和投资、保护环境,在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设中,重申节能减排,
特别是改建、扩建项目,更要着重资源整合。
第七条本条说明本建设标准与国家相关标准、指标和定额的关系。
9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第八条本条说明救灾物质贮备库的设置和建设规模确实定依照。
救灾备灾物质贮备是国家自然灾祸救援应急系统的重要内容。《国家自然灾祸
救援应急方案》明确要求成立以“政府一致领导,分级管理,条块联合,以块为
主”的应付突发重要自然灾祸紧抢救援系统,规定“灾祸救援工作以地方政府为
主”。依据这一规定,《标准》明确救灾物质贮备库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设置。
本条将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中三级应急响应规定的紧迫转移部署人口数目
作为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分类依照,并以储藏救援物质所需建筑面积确立救灾物质
贮备库的建设规模,主要鉴于:
1、各级《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是各地依据当地状况经充分论证后确立,
并以政府文件下达的,拥有相应的威望性。
2、《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依据灾祸造成损失状况分为四级响应,在实质操作时,往常当灾情达到一、二级时,上一级自然灾祸救援应急方案就要启动,而三级以下灾情常常由当地区自行响应,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储藏物质应起码知足方案中规定的紧迫转移人口的救援需要,故本标准以三级应急响应规定的紧迫转移部署人口数目作为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分类依照。
3、对灾祸救援物质进行储存和管理,应有与之相应的库房、管理及协助用房,
故本标准以建筑面积确立建设规模。
第九条本条明确救灾物质贮备库的建设规模分类。
本建设标准之所以将救灾物质贮备库区分为六类,是鉴于:
1、国家依据地区散布和自然灾祸状况,将中央级救灾物质贮备库分为大、中、
小三个种类,在全国范围内布点,并经国家发改委同意实行,本建设标准为与之
相对应连接,将其定为一、二、三类,而地方贮备库则依据自然灾祸救援应急预
案中规定的紧迫转移部署人口数目区分为四、五、六类三个种类。
2、因为按行政级别区分救灾物质贮备库的种类和建设规模,同级之间差距十
分悬殊,没法正确反应实质需求。为便于操作,按紧迫转移部署人口数目及其所
需贮备物质的用房建筑面积区分为六类,经充分调研和测算论证是可行的。
3、因为各地自然灾祸种类不一样,库型大小不一样,经济条件各异等要素,在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