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球经济萧条,中国怎么办
“经典经济”问题再度来临?
谈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0岁以上的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牛奶倒进海里”的画面。但是,你相信吗?不仅牛奶倒进海里,也许天之骄子式的硅片亦将弃于山谷,类似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产品过剩、需求不足情形将重现于整个世界,并成为中长期全球经济的大敌!
造成供过于求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两条,全球性市场化与技术革命。
当前的产品过剩与前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的转轨有重要关系。由于社会主义短缺经济的存在,全球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短缺经济下,世界性的过剩局面不致于出现。资本主义国家过剩的产品,即使是在禁运的情况下,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向社会主义市场。但是,近20多年来,除了像朝鲜这样的国家还存在着每人每个月对大米的限量供应(6公斤)外,短缺经济现象逐渐消亡,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从价格变化看,全球开始向低通胀乃至通货紧缩的方向变化。如果我们用
100年做一个尺度的话,那么我们将不会否认,全球经济的确出现了重新回到经典经济时代的趋势。
久违了,需求不足、产品全球性过剩的老话题!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惊人之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警告可能出现的全球性经济萧条,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因为美国“新经济”其时正方兴未艾,而亚洲亦舔干了自己的伤口,出现“V”字形复苏。然而,天气说变就变。去年第四季度,美国高科技股票像可怜的“自杀鲸”一样接连表演“高台跳水”,企业家、投资家们无不看得惊心动魄。悲观预言由此相继而来。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大摩一反职业常态,不再“兜售繁荣”,而是到处大喊大叫“需求休克”,警告全球经济有可能面临长期衰退。美国《商业周刊》过去一直是“新经济”的最大吹鼓手,说过许多“新经济消除了经济周期”之类的昏头胀脑的话,现在却以号称为“新经济新知”的曼德尔编辑为急先锋,抛出新著《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大萧条》……
美国经济疲软对于不景气的日本经济可谓雪上加霜。日本内阁府日前公布的日本6月份经济报告显示,由于资本投资与企业获利毫无起色,加上出口与工业生产持续滑落,因此日本已经连续五个月下调对日本经济的现况评估,措词已由前月的“进一步疲软”改为“恶化(
Deteriorating)”。日本官方已经公布,日本今年首季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负增长。
日本之外的亚洲其他工业体未及弹冠相庆走出萧条,已是哀鸿遍野!这些地区每出口4美元,就有1美元来自美国。美国的感冒很快就传染到了这些地区。截至2001年4月,台湾、泰国、%、10%、%%。
年初,欧罗巴曾骄傲地宣布:欧洲经济不受美国的影响。欧盟委员会今年4月发表的经济预测报告乐观地宣称,2001年,%,%。然而,欧元区12国财政和经济部长目前无奈地承认,由于美日经济不断减速,欧洲经济增势减弱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其强度“出乎意料之外”。
生产过剩、需求不足问题曾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凯恩斯费尽心思全力对付的“经典经济问题”。现在,死亡了的经济周期已经卷土重来!
“在经济衰退,特别是严重衰退时,可以看到到处是供给,而需求却无处可寻;有愿意工作的工人,却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