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首堵”摘帽记.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首堵”摘帽记.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17/10/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首堵”摘帽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首堵”摘帽记

体制优势在7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奥运期间北京实现了在交通上的承诺。

几乎是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曾经被人们戏称为“首堵”的城市,主要干道高峰期的车速只有每小时12公里左右,有的道路机动车时速还不到7公里,比步行快不了多少。交通,曾经是北京申办和承办奥运会的一大“痛点”。
如今,快捷顺畅的交通让世界为之“惊艳”。人们开始关心:如此流畅的魅力能否天长地久。

北京兑现诺言

7年前,北京向世界大胆承诺,北京奥运“不会出现交通阻塞的情形”。7年来,奥运成为最强大的催化剂,推动着千年古都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
根据北京市政府“北京奥运交通规划”,奥运会期间运动员、教练及奥运官员由驻地到比赛场馆耗时应在
30分钟之内,60公里是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平均车速的底线。与此同时,2008年北京市区快速路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要达到每小时20公里,市区五环路以内范围上下班平均耗时不超过50分钟。记者在北京亲眼见证,奥运期间,这些目标正一个个变为现实。
比较能够揭示其中的艰辛。来自北京交管局的统计,在1994年前,二三环之内部分路段的汽车时速为45公里,1995年降至33公里,1996年再降至20公里。等到了2003年SARS过后的那个秋天,市区部分主要干道高峰期的车速已降至每小时12公里左右。
体制优势在7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奥运期间北京实现了在交通上的承诺。去年年底,作为“国门工程”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项目――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工程开始竣工验收。,成为了北京奥运专包机和航班的主要进出港。
新设施要如愿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周边交通环境的配合。为此,在公路交通方面,设计中的机场高速直射市区的四元桥,再经专门设计的11公里长的“奥运迎宾大道”,直达国贸桥,由此西拐即是“中国第一街”长安街,直通天安门。

更快捷的方式是乘坐“机场快线”,这个已于去年年底双线贯通的轨道交通,把首都机场与东直门的运行时间缩短为15分钟。而东直门交通枢纽的建筑规模已创亚洲之最,可通达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往北9公里的国家体育馆――“鸟巢”。
有人说,北京是个越摊越大的饼,城郊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越来越繁忙,越来越滞涩。而在一年前,连接京承高速路、通向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白马路通车了,北京郊区首次建成了大规模的城市主干道。通过这条目前最长的“奥运道”,沿线的由各庄、马坡等十几个村庄的居民,仅花25分钟就可以到达北四环。
现在,从建国门桥转到通惠河北路,5分钟后,直达东五环,上京通快速路前往通州区;丰北路一举连通了三环路丽泽桥和京石高速路、西五环路;莲花池西路从北京西站直通门头沟……一条条新修道路像放射线一样,联接环路、高速路成网,避开了红绿灯和拥挤的车流。“从城区到近郊,只要‘一碗茶的工夫’。”有人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快速路系统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和方便。
奥运之手,推动北京建成了世界上大城市中最全的快速路网。它是目前世界上高速环路最多的城市。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地下,轨道交通向各处延伸的速度,也让全世界惊叹不已。

公交能否优先

拥有4个大型自行车停车场、1600多个自行车位的长椿街地铁站周边,时时可见“车位已满”的牌子。
随着北京地铁5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