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是由【小辰G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谈家庭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近几年随着赏识教育的普及,很多家长懂得了赏识教育
的重要性。他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心灵的呵护。心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
赞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
而来到人世间的,有人把赏识比喻成阳光或雨露,他能唤起
孩子的心理能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或为孩子成长的驱动力。
二.对提出赏识教育的周弘老师的简介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他与命运抗
争,不仅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而且唤醒
了无数迷途知返的孩子和绝望的家长。他被誉为中国第一位
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他创办的赏
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
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在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
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中华名族的瑰宝,是中国人
民的骄傲。
三.赏识教育的理念
在赏识教育中,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是他
的教育理念。
1 : .
赏识教育认为:“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种不好庄稼
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
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
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
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
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
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地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
己的过错。
四.何为赏识?
赏是欣赏,识是认同。合起来就是欣赏孩子,认同孩子。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父母是孩子信念的源
头,信心的根据地。父母创造的高级生命,自己不欣赏,谁
会欣赏?父母对孩子都没有信心,谁能帮助他树立信心?一
朵花,缺少了阳光雨露的滋养,一定会逐渐枯萎。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性味的,
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
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
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五.对赏识教育的误解
案例 A:孩子拿着 78 分的数学卷子回到家。妈妈虽然内
心不悦,但想到孩子的自信心不能被打击,于是脸上装出笑
2 : .
容,对孩子表扬说:“嗯,你这次考得不错的!比上一次还
是有进步了。”接着又鼓励说:“不过还得继续努力!下次一
定要考得更好!”孩子只点了下头,离开了。
B:孩子拿着 78 分的成绩回到家。妈妈看过后,对孩子说:
“在你心中,觉得这个成绩不是很理想对吧?”孩子点点头,
一副难过的样子。“不过没关系,虽然这次考得不好,但是
妈妈知道你尽力了,相信你下次会考得更好!你还是妈妈的
好孩子!”说着把孩子轻轻搂过来:“来,妈妈抱抱!”孩子
感动地说:“妈妈,下次我一定要考的更好。”
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呢?A 说法是运用表扬B 说法是运
用赏识。A 说法表面上是表扬,实则流露出失望给孩子传达
的信息是不满意。明明知道孩子考得不好,违心的表扬孩子,
为的是不让孩子失去信心,但又不甘心这样的表扬,又补充
了希望。其实孩子自己也知道考得不理想,这样表扬孩子,
孩子感觉别扭,虚假不真实,孩子的心里也不踏实,起不到
作用。B 说法是承认孩子考得不好,在这里,接纳了孩子的
不好,理解了孩子的不好,包容了孩子的不好,妈妈不去追
究那出问题导致孩子没考好,而是把期望指向下一次。并且
用肢体语言依旧表达对孩子的爱和信任,这样做让孩子产生
了内疚感,激发了要加倍努力的决心。
可见赏识比起表扬来内涵更丰富,效果也更好。
赏识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接纳,
3 : .
认同宽容,肯定鼓励等等。赏识的确可以用表扬这一方法来
实现,但赏识绝不等于表扬。表扬是赏识教育这颗大树上的
分支。可以说,以赏识的心态巧妙地运用表扬的方式,来达
到赏识孩子的目的。
赏识要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维护孩子的自尊为前提,要用
信任孩子的态度,有策略的激励,去真正的赏识孩子,要真
正做到赏识,仅有表扬还不够。还要有关爱,欣赏,从内心
真正爱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心,用宽容而不是
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用欣赏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对待孩
子,用信任而不是怀疑的心理来相信孩子可以变好。
现在有些老师,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
了对孩子只赏识不批评的现象。
在家庭里,赏识教育成为中国家长的育子宝典,有的孩
子从小受宠爱,变得霸道任性,家长不敢批评孩子,怕孩子
生气。其实,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教育上的
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孩子完全能够感受到这种爱,并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
心悦诚服的接受并改正错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足以说明,孩子做错
事,或有缺点,并不是不可以对孩子批评惩罚,而是看教育
者如何艺术的运用。
4 : .
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赏识和批评是教育的两
翼,正如教育家孙晓云所言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 ”所以我们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孤立的偏重一方面,
而摒弃另一方面。管理学上有一条“二八定律”意思是:促
使一个人进步,应该给他百分之二十的压力和百分之八十的
动力,压力来自批评和惩罚,动力来自赞扬和鼓励。
但批评要在赏识心态下进行。非赏识心态下的批评多是
抱怨指责,打骂,甚至是泄愤,完全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不
顾孩子的情绪,因而孩子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
赏识心态下的批评则是出于对孩子生命的疼惜,心里的感受
的顾及,会让批评更有力量。-----孩子在批评中听出爱感受
爱,他会有安全感,容易接受你的批评。比如:某同学在家
写作业,迟迟没有动笔,赏识心态下的妈妈会说,我家的孩
子是正在思考,想完后会很快完成作业的;而非赏识心态下
的妈妈会说,你还不写,再不写不让你吃饭了,哪位妈妈也
是这样的做法?那以后该怎样做呢 ?
此外要让孩子知道批评是对事不对人,再怎么不对,只
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只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只
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为他好,让他知道批评与惩罚并不代表
不喜欢他,不爱他,并不代表他不行,而是告诉孩子勇于承
担自己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举动。
5 : .
有个孩子八岁了。母亲从小表扬她,为的是增强他的自
信心。可是表扬多了,就发现它很骄傲,以为自己什么都会,
什么都好。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说了他,或者他犯了什么
错批评一下,就不得了了,要么选择放弃,说自己反正不行,
不干了;要么就跟母亲发脾气翻脸。这是不是就是赏识教育
过了头呢?适当的宠爱孩子是应该的,但不能过度,要把握
其中的分寸,没有原则,没有分寸的爱岂不是你爱吗?
之前有一个六年级的同学,因为琐事与父母发生矛盾,
竟然离家出走,后来在微信上通过转发,经过大家的努力孩
子终于被找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研究证实:孩子从来不挨批
评,到处都是赞扬声,很容易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
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非不分,这对他
的健康发展毫无益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
抱有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消极态度,他会无法面临
挫折,更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案例:我亲戚一个孩子,从小在表扬声中长大,大学毕
业后,因为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单位领导说了他几句,竟然
就抜腿走人。找了无数的工作,都是因为受不了领导的批评,
错过了好的工作,机会不是你想有就有的,到现在也是工作
居无定处,一家人为他操碎了心。
六.走出赏识的误区
6 : .
现象一:
一位信奉赏识教育的妈妈,不经意间看到了她快上初中
的女儿画的画时,拿出习惯性的夸奖来夸孩子:“女儿画的
画真棒!”女儿却厌烦的说:“这张画是我最不满意的,妈妈,
你怎么还把我当小孩子哄呀!真让人讨厌!”
怎么妈妈表扬孩子会换来这样的结果?因为这位家长不
管孩子的实际水平,盲目表扬,过度夸奖,使赞赏显的虚假
不实在。
现象二
一位教授在某地听课。课上老师问学生酸雨是怎样形成
的。一位学生答,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位老
师立即称赞道:“哎呀,你真棒,你只要把碳改成硫就对了。”
并发动全班学生表扬他。教授坐在后面,虽然他看不到那位
学生的表情,但看到了其他同学怪怪的样子。课后,教授去
问那位学生:“上课你答错了问题,老师还表扬你,你当时
心里有什么感受?”那位学生脱口而出:“不是我是傻瓜就
是他是傻瓜!”
显然这位学生非但没有领情,还在心里对老师产生了怨
恨的情绪。
以上两个真实案例说明,表扬要讲究艺术。没有针对性,
具体性,不结合实际情况的表扬,是起不到激励作用的。像
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行,这类空洞的,夸张的,笼统的,
7 : .
模糊的,单调的表扬用语用多了,只能让孩子产生心里的疲
劳,对表扬无所谓,听不到心里去。那么表扬孩子需要哪些
艺术呢?现谈谈表扬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表扬要随年龄的增长渐渐减少。儿童心理学表明,年龄越
小的孩子越需表扬,而且效果比较好。因为幼儿的心理尚
未发育成熟,自我评价体系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对自
我的评价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所以,表扬对幼儿来说,是
建立良好自我意识得一面镜子。
2. 要根据事态进展减少表扬。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需要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要根据事情的进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