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金笔阅读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41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笔阅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yzhqw888 2017/10/27 文件大小:3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笔阅读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五课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名言警句速记,我能行!(选做) (1)我的背诵时间: 秒,下次我会更加努力! (2)我还能认真、工整地默写下来呢! 3、背诵前,老师简单讲解。
二、课前诵读: 1、谈话导入: 有人喜欢牡丹,有人喜欢菊花,有人喜欢荷花,有人喜欢梅花……你喜欢什么话?见过山百花吗?今天我们就朗读一遍关于山百合的文章。 2、打开课本看【金笔诵读】部分,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二、课前诵读: 1、谈话导入: 有人喜欢牡丹,有人喜欢菊花,有人喜欢荷花,有人喜欢梅花……你喜欢什么话?见过山百花吗?今天我们就朗读一遍关于山百合的文章。 2、打开课本看【金笔诵读】部分,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二、课前诵读: 1、谈话导入: 有人喜欢牡丹,有人喜欢菊花,有人喜欢荷花,有人喜欢梅花……你喜欢什么话?见过山百花吗?今天我们就朗读一遍关于山百合的文章。 2、打开课本看【金笔诵读】部分,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3、讲解金笔诵读一点通: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短篇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山百合花的形态写得生动形象。它不喜欢人们靠近,而是希望人们远远地眺望,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美更好地呈现给众人。用轻柔、亲切的声音来朗诵这首诗歌吧! 4、学生自由练读。 5、请个别能力强的学生读给大家听。 6、教师指导: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进入故事,把自己想象成里面的角色,这样才能体味到诗文中所传达出来的感情。 7、学生齐读。
三、金笔新知 1、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的作用。 出示文章: “绝对先生” 我们小组里有一个“绝对先生”——岑程。岑程说话老爱加绝对,所以我们叫她“绝对先生”。
一天中午,我远远地看到岑程和赵燕挨在一起,嘴里还叽里咕噜地在说些什么。我很好奇,便径直走了过去。原来岑程在帮赵燕“鉴定”课堂作业。“绝对先生”看到第3题的时候,指着那道题“义正词严”地说:“这道错的,绝对做错了!”赵燕拿起橡皮擦了起来。我听了,脑袋向前探,看见被橡皮擦掉的迹痕上隐约写着360人的答案。咦?我记得自己这题也写着360人呀,难道也是错的。想到这儿我急忙来到自己位置上翻开作业本,对呀,找找“单位”快查到错误。可是我经过我反复检查,怎么也找不出错误来。无奈之下,我去问问岑程吧。我离开位置,看见此时的“绝对先生”正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在看书。我问:“岑程,作业本给我看一看。”“绝对先生”挺大方地把作业本递给我。我一看,哎,题目中的“216”,可岑程在列算术时却写成了“261”,怪不得,我指着那数字问岑程:“原因你该找到了吧!”“噢。”“绝对先生”点点头,边改边说:“原来是我自己错了,怪不得‘绝对’错了”。 类似的事多了,我对“绝对先生”的话也绝对不深信不疑了。有时我们也要“绝对”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