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子宫内膜异位症jsy.ppt

格式:ppt   大小:1,317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子宫内膜异位症jsy.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17/10/27 文件大小:1.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子宫内膜异位症jsy.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
授课人:丰靖卿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定义: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概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
妇科剖腹手术约5%-15%
因不孕而行腹腔镜检 12%-48%
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居多。
病理上呈现良性疾病表现,而在生物行为上却以浸润性和复发性为特点。
好发部位
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其中宫骶韧带及卵巢为最常见的被侵犯部位,其次为子宫、直肠子宫陷凹、乙状结肠、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亦常见。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
分述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流行病学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育龄期是异位症的高发年龄段,76%患者在25~45岁之间,育龄期女性至少有1%发病率。已有报道在初潮前和绝经后用激素替代的女性中有发病者。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发病明显多于多生育者,本病的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另外其发病率还与遗传因素有关,属于激素依赖、多因素疾病。
发病机制
EMT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应该用多因素发病理论来解释。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1921年 Sampson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诱导学说
免疫学说
遗传学说
EM
种植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
诱导学说
播散学说
免疫因素炎症
遗传因素
内膜种植学说
Figure 1. The retrograde transplantation theory. During menstruation, endometrial tissue is retrogradely shed
(1); through the Fallopian tubes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y
(2); Tissue fragments adhere to the peritonealsurface
(3), invades (4) and acquires a blood su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