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改革开放的
人力0902班刘星星 2009051072044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三、改革开放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小岗村的“秘密契约”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永贵(左三)、郭凤莲(左五)和其他大寨带头人的合影。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1、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小岗村探索农村致富新路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富问题。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路。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
小岗村的民生变迁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现在的小岗村新貌
小岗人敢想、敢干、敢闯的大包干创新精神,仍然具有时代的特征,融入中国农村改革的洪流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小岗村已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社会调研与培训基地。两年来,共有美国、法国等中外游客5万多人来小岗村参观学习。目前,小岗村新的振兴经济等领域规划正在实施。新农村建设再次给小岗带来发展的机遇,小岗的明天会更美好。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同年1月邓小平应邀对美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4年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确定开放14个沿海
港口城市,同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90年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分税制改革,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
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2、1994年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同年7月香港回归
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同年12月澳门回归
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WTO)成员,
同年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
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护私有财产被写入宪法,
中央启动“振兴东北”战略
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农民心声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青藏铁路顺利通车,巨龙跨越世界屋脊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京开幕,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