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以及元杂剧的常识
讨论《窦娥冤》的悲剧性质
感受三桩誓言的浪漫主义风格
品读《滚绣球》,《快活三》等曲牌,体味其抒情性,感受人物的遭遇
教学重难点
窦娥的冤是感天动地的,这是一出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戏曲。每个读者在读时都能产生“悲悯”的情绪,为何此文能让人有这种情感,这才是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我理解有一下几个原因:窦娥被“冤”的遭遇;窦娥个人的性格魅力;曲词的抒情性和三桩誓言的浪漫主义色
教学过程
掌握中国戏曲的发展以及元杂剧的特点(结合单元知识说明和创新的文学常识)
元代:杂剧和南戏(永嘉杂剧)
(1)元杂剧和南戏的结构
杂剧的形式是四折加一楔子,每一折相当于现在的一幕,而南戏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而南戏对曲词的宫调没有规定;
杂剧全剧职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而南戏的歌唱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对唱、合唱、轮唱。
(2)戏曲语言
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科介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3)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4)代表人物和作品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南戏:高明《琵琶记》、《荆钗记》、《拜月亭记》
2、明代戏曲分为“杂剧和传奇”
(1)代表人物:徐渭《四声猿》(是由四个短剧构成)
汤显祖
代:地方戏、京剧
关汉卿
从课本中的关汉卿画像让学生初步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汉卿的自我评价词,看[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被称为中理事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朗读、正音
由朗读
正音
提防顷刻埋怨前合后偃亲眷杳无音信刽子蹇邹阡行
分组朗读
第一组读刽子手,第二组读监斩官,第三组读窦娥的宾白,第四组读窦娥的曲词,师读婆婆的宾白
初谈感受
分析窦娥的悲剧性质和形象
引言
同学们在初谈感受时,都感觉到窦娥是个悲剧人物。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其最有悲剧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从节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