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不懂尺寸的阎婆惜
世上为人,在待人处世时,有一条很重要的规矩,就是懂得怎样把握好一定的尺度,能得寸即得寸,能得尺再得尺,适可而止。因时因地制宜,努力做到有理、有利、有节。遇事有节制,见好就收,得寸不进尺,得陇不望蜀,得饶人处且饶人。
《水浒传》中,施老先生写了一个叫阎婆惜的人,就是因为不懂得凡处世待人都不能得寸进尺,自命不凡,没想到给自己弄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惨结局。
阎婆惜原本不在郓城县居住,是个“外来户”,经济条件不好,经“推荐”,找到了当时担任郓城县衙“押司”职务的宋江。这宋押司仗义疏财,人缘极好。这样一对并不匹配、相互之间并无感情可言的男女就这么走到了一起。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阎婆惜过的是典型的“笼中雀鸟”的生活。
宋江与阎婆惜之间没有感情的同居关系注定无法长久。宋江根本就没把阎婆惜当回事。刚开始还“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蜜月期一过,“渐渐来得慢了”,“半月十日,去走得一趟”,甚至“个月不去”。这时候,宋江的同事张文远出现了。一个是好汉胸襟,不以女色为念;一个是风尘女子的性格,再遇上一个酒色之徒――一幕偷情的闹剧便拉开了帷幕。“阎婆惜自从和那小张三两个搭上,并无半点情分在这宋江身上。”
故事最终发展为悲剧的原因是,晁盖等人因抢劫当朝太师蔡京的“生辰纲”,被通缉。由于宋江的通风报信,他们得以逃脱。为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晁盖在梁山上站稳脚跟后,派人送来了100两黄金和一封“感谢信”。转折就在这装有“感谢信”和黄金的招文袋上――它落到了阎婆惜手里。拿到了这封“感谢信”,阎婆惜自以为抓到了宋江的把柄,有了和宋江谈判的资本,就向宋江大开条件:第一,让宋江退还“典身文书”,允许自己改嫁张文远;第二,“头上戴的,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都归自己,且不许日后来讨;第三,要宋江把那100两黄金贡献出来。前两条,宋江爽快地答应。唯有第三条让宋江犯难,因为对那些黄金他是坚辞不受的。但自以为得计的阎婆惜,不依不饶,还拿报官相威胁,就是这一点要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