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国应对被误读的挑战.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应对被误读的挑战.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0/28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应对被误读的挑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应对被误读的挑战
“任何一个国家,都****惯于凭经验去看待世界。如果中国崛起为世界最强国,她就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去塑造世界。因此,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可能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中国未来带给世界的影响,将可与20世纪的美国媲美,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国。”
“迄今为止,任何一个新的全球霸权力量的出现,都会导致国际秩序的重大转变,英国和美国的情形都如此。关于中国,人们很容易接受一种看法,即:中国的崛起最终将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国际秩序的诞生。”
――摘自(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

20年间,中国在“崩溃论”、“威胁论”的指指戳戳、纷纷议论甚至责难和谩骂声中未曾停下快速发展的脚步,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优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大外汇储备国、GDP坐三望二,世界最大出口国……于是,全球对中国产生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期待
,要中国承担过多责任与义务;有了中美共治世界的“G2”之说, “中国统治论”的调子也响了起来。不过,与前几种论调的激烈言辞、恶语中伤相比,“中国统治论”形式上来得很“学术”,而且充满了“溢美之词”。
不过,很多人还是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读出了“捧杀”中国的味道。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俞贵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就指出,从国际舆论的角度看,西方一些势力对中国要么“棒杀”要么“捧杀”。对付“棒杀”,我们有些经验;但对付捧杀,则是个新课题。现在“捧杀”中国的言论越来越多。《当中国统治世界》书中“专家与读者热评”一项列出了若干学者对该书的评论,其中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阎学通指出,这本书在暗示人们,中国崛起的结果将不是中国越来越像西方,而可能是世界越来越像中国。
无论这些势力有意识地对中国进行“棒杀”还是“捧杀”,就其出发点来说,大体上都可归为对中国不怀好意之列, 而且,这些人未必真的不了解中国,有的甚至是中国通。但就其数量来看,这些人毕竟是外国人中的少数。在两会上,许多从事对外关系、对外交流工作的代表和委员都指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碰到最多、感到最头疼的一件事情
,还是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真的是不了解、不理解,是他们对中国的误读。无论过去的“中国威胁论”,还是今天的“中国统治论”、“中国强硬论”,受这些论调影响甚至完全认同的人当中,大部分还是由于对中国不了解,而并非一开始就怀有恶意。这一问题的要害之处在于:太不利于创造一个中国今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了!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本国国情,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国际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当然也包括舆论环境。而且,不利的舆论环境将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环境。打个比方:一辆车以50马力的动力前进,如果遇到的阻力也是50马力,结果只能是寸步难行;假如前进的动力有40马力,但阻力只有30马力,车还是会向前进的。
今天,中国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坎儿”,只有加大马力、减小阻力,才能超越障碍,实现新的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如何才能让世界正确了解认识中国、从而减小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外部阻力呢?

中国:大而不强,欲强还弱

要让外国人正确了解认识中国,首先国人自己得准确认识中国。这是我们对外客观准确讲述中国的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有了不少让别的国家羡慕又有些害怕的硬实力指标;“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中国人游遍世界,就连世界经济的老大老二――美国和日本都垂涎于中国旅游者的庞大购买力,对中国游客笑脸相迎、笑脸相送;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外国政要、国际组织官员向中国人民表示节日祝贺,甚至有人说,中国的春节快要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了;还有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得的一块块金牌,五星红旗的一次次升起……所有这一切,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然而,清醒之士则指出,今天的中国仿佛一个长成大个头的少年,尽管“尺寸”很大,但骨骼还不那么强壮结实,发育得还不全面、成熟。中国已是树大招风,但在一些方面却弱不禁风。
两会期间,为了采访从事外事工作的代表和委员,记者在会场上以及代表和委员驻地“泡”了几天。出租车上司机问我:温总理这人平时挺随和低调的,怎么这次讲话那么严厉啊
?我告诉他:那是因为中国政府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时间又紧迫。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 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裘援平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大而不强、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她用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