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塔楼青岛老城的一道风景.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塔楼青岛老城的一道风景.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0/2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塔楼青岛老城的一道风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塔楼青岛老城的一道风景
著名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可以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如果把青岛的老城区比作一本打开的书,那么,青岛的老楼就是书的主题内容,而老楼上的塔楼就是内容中的一个个细节。这些带有塔楼的老楼,宛如一颗颗镶嵌在山海之间的璀璨明珠,将城市装扮得风姿绰约,异彩纷呈,汇成了青岛这座欧韵城市的恢弘乐章。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此说来,青岛老楼上的塔楼就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高音符。
在青岛老城区的建筑群中,有着许许多多带有塔楼的老楼。据文史专家考证,这些老楼多为殖民统治时期的产物,建造年代大约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其设计者有德国建筑设计师,也有中国的建筑设计师。他们在设计这些建筑物时,把西方公共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建筑――塔楼融进了青岛的欧式建筑中。这些经典的欧式建筑,从整体造型设计到塔楼的细部装饰,都形象地表现了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欧洲大陆的建筑流派与建筑艺术,成为那个时代的写照。
林林总总的老楼,为青岛赢得了“东方瑞士”的美誉,还戴上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桂冠。这些老楼的塔楼不仅引起了中外建筑学家的关注,还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之情,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佳作。1935年夏天,著名女作家苏雪林为逃避武汉的炎热酷暑,与丈夫一起来到青岛,住进了位于福山路2号一幢带有塔楼的别墅,她还把塔楼详细地写进了《岛居漫兴》一文中:“屋前左右有两座圆式尖顶塔,全部建筑看上去好像西洋中世纪时代的古堡。屋子所占据的地势很高,站在屋的前面,我们可以望见跑马场新建的罗马式运动场和碧浪际天的大海。”
老楼上的塔楼风格迥异,千姿百态。从外表上看,塔楼的高度大都高于建筑本身,其所在位置根据整体建筑的艺术结构而各有不同:居中、偏左、偏右、靠前、往后,将一幢幢建筑装点得美轮美奂,风情万种;从塔楼形状看,则有圆、有方、有多面等样式;从塔楼建筑材料上区分,有土木结合组成的,有金属焊接成型的,也有用石头水泥筑就而成的。这些老楼上的塔楼既有着相同的共性,也有着相对独立的个性,它们的共性在于依附着主体建筑,而个性则表现在每一座塔楼都样式别异、各具特色。正如一位建筑师所说的:“成功的建筑作品,需要个性融于共性,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得和谐与共鸣。”

设计为圆形的塔楼,其高度大都高于建筑整体,挺拔而秀丽,成为建筑的鲜明的标识,中山路216号塔楼、常州路25号塔楼和广西路37号塔楼都是其代表;方型的塔楼大都方方正正,建立在楼体中部或楼体两边,也有建在楼体四周的,给人以严谨、沉稳、凝重、典雅的感觉,胶州路1号塔楼、迎宾馆塔楼都是此类塔楼。
从塔楼的形式看,有的塔楼的上部是开放的,有的则封闭着,还有一些塔楼半开放半封闭。塔楼的开放或半开放目的大多是为了观景和传播声音,如观象二路圣保罗教堂上的塔楼,实际上就是一座钟楼;封闭性的塔楼中有一种是为了保护内部,诸如钟表的机械设备,江苏路15号基督教堂塔楼、青岛火车站塔楼就属于这一种。
众多塔楼中,位于观象一路45号的望火楼因其特殊功能而受瞩目,这座建于上世纪初的独立塔楼实际上是一处消防?望塔,高约18米,塔楼为八面形,上方有八根圆形石柱顶起一个塔顶,组成了一个遮光挡雨空透式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供消防员观察城市火情使用;黄海路18号的花石楼则是青岛最著名的塔楼之一,这栋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