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老城婚“礼”.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老城婚“礼”.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0/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城婚“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城婚“礼”
婚姻****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的婚姻****俗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俗,后被简称为“昏”“因”,这也是“婚姻”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
关于成婚的年龄,历代规定不一。春秋时期男子二十,女子十六即可成婚,又说‘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书》记载女子十五即可嫁人。宋代曾有“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并听婚嫁”的规定。但民间男子18岁左右成婚的比较普遍,一直到1949年以前都是如此。如国学大师季羡林18岁成婚,在当时就是一个“合适”的年龄。但在比较富裕的“大户2人家,结婚年龄普遍较早。在济南,一直到解放前夕,曾有男子11岁就结婚的例子。至于年龄更小结婚的****俗,则属个案。
唐朝以前,举行婚礼时,时辰要在日落后的黄昏,迎亲者着黑衣。配以黑色车马,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唐朝以后****俗改为白天迎亲,基调改为红色,平添了喜庆气氛。

至于济南,古时婚姻****俗与周边区域差别不大。一般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随着时代的发展,婚姻****俗又有不同的变化。总体看来,大致分为说媒,相亲,过礼,定亲、结婚五个阶段。
旧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依靠媒妁之言,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为秦晋之好”。这种说台,就叫“说媒”。1949年之后,做这种说台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冰人”,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由于《西厢记》中红娘形象的影响,人们有时用“红娘”代称“介绍人”。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吉日良辰,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威亲事宜。
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古时未婚女子平时身居闺中。经媒人说合得到男女双方父母认可后,男方往往提出看看女方的要求,这种活动称之为“相亲”。此过程―般来讲多由男方的亲属代劳,后来演变为男方在媒人的操持下亲自前往探访。古时相亲,男子一般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眼。

古时相亲在婚姻****俗中是一个严肃的过程,男女双方都要做一番精心准备。男方还要根据****俗准备礼物,数量不一定多,但要切合女方父母的爱好和节日时令:女方要洒扫庭除,穿戴整齐,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个好的“第一印象”。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相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在济南,除了男方相亲之外,女方往往提出到男方家里去看看,名曰“察人家”或“看家”。在男方相亲满意后女方父母暂不答复,再由媒人带领女方亲属到男方家里察看一番,落实媒人说的是否属实,家境过得是否殷实。
“相亲”与“看家”仪式通过后,就进入订婚阶段,俗称“过礼”或“换帖”。具体过程是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给女方,再把女方的生辰八字送给男方。生辰一般书写于大红纸上,送给女方的红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