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民族审美心理的回归与超越——论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审美心理的回归与超越——论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0/29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审美心理的回归与超越——论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族审美心理的回归与超越——论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
[民族审美心理的回归与超越——论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 民族审美心理的回归与超越——论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
范学新,曹晓丽
(伊犁师范学院教务处,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繁富和文化的逐渐发达,各民族审美心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民族审美心理的回归与超越——论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我
们从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散文与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到,她对本民族审美心理既有认同与回归,
也有批判与超越。当代哈萨克族作家的创作价值在多元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由
困惑走向比较,并最终选择回归以及试图超越自我,这是他们精神“寻根”的痛苦而艰辛的心路历
程,也是多元共存、多元冲突、多元一体的文化建构中所必然采取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民族审美心理;回归;超越;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A:1009—1076(2011)01—0041—03
随着世界各国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对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的需要显得越发迫切。从近年来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的创作中,我们看到,当代哈萨克族作家的创作价值在多元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由困惑、反思到借鉴、比较,并最终选择回归以及试图超越与突破,这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作家在其精神“寻根”的心路历程中所经历的痛苦与艰辛的写照,也是多元共存、多元冲突、多元一体的文化建构中所必然采取的文化策略。
一、惶惑的枸杞子
作为一名双语作家,叶尔克西受过良好的汉语教育,同时也传承着本民族传统的文化。她从边陲来到都市,在传统与现代、族群文化与主流文化乃至更加遥远的西方文明之间写作,在两种文化甚至多种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中,不可避免地感到矛盾与困惑。因此,叶尔克西的创作一开始就带有浓郁的文化反思意味,以汉文化为背景,反观哈萨克族文化传统,思考着民族传统的利弊得失。一方面,在她笔下充满了对古老又单纯的草原牧歌生活的留恋与赞美,另一方面,她又对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前景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在民族传统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中往往有一些曾经对其成员审美趣味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一个民族成员在反观其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时候,如果既看到这种趋势的不可避免,又对其有一种怜惜不舍的情怀,那么在创作中表现出一种矛盾、一种困惑就是在所难免的了。《额尔齐斯河小调》借奶奶对盲孙去留的复杂情感与对额尔齐斯河的眷恋,表达了一种犹豫和矛盾:奶奶“离不开白色的乳汁,离不开奔腾的额尔齐斯河。她需要的是古老、自信、舒展、豪放的放牧生活”,可是老伴那句“给猎鹰戴上蒙眼罩,它永远也飞不上蓝天”来得也很有分量。在古老舒缓的牧歌生活与喧嚣热闹的都市生活之间,儿子已经选择了后者,而孙子的离去看来也如奔腾的额尔齐斯河水,不可阻遏。但是,作者仍借奶奶之口,表达了一种不安与疑惑:“那里没有草原,没有乳汁,没有古老的传说,听不到委婉的小调,那里尽是你看不见的奇奇怪怪的东西”。在《金河》中我们看到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在受到淘金潮流的冲击,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牧民心态的失衡和骚动跃然纸上:虽然听说洪水冲走了哈萨克族的淘金汉,可是只有九岁的叶尔麦克还在向往。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