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数学
一、基本说明
1模快:数学广角
2年级:小学三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4所属的章节:第九单元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活动,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内容分析: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3、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水平差异明显,对数学学科有浓厚兴趣,但对抽象的知识接受困难。
4、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理论有些抽象,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概念,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
2:理发师的故事: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师配音:理发师在认真的给顾客剃头,头也没抬)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父亲剃个头。”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师:理发师为什么纳闷呢?停顿,课件揭示:为什么只有3个人?)
师引导:毛病出在谁身上?(爸爸)毛病为什么出在爸爸身上呢?(生:那个孩子的爸爸也有一个爸爸)那个孩子的爸爸的爸爸是谁?(是孩子的爷爷)
学生讨论问题:为什么只有3个人?
学生尝试回答
课前说明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教师有个初步的认识,有个好的映象;通过情境引入设疑,为下面重叠问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吸引学生注意。
师:那么用我们的手指头比一下。还是4个人呀?(板书2+2)(生:这个爸爸和这个儿子是一个人)看起来这两个手指头表示得是一个人?它既是?又是?这个手指头怎么放呀?(生汇报,师演示)刚才有个关联词用得特别好.(板书:既…又…)那用关联词说说他的身份?那这个算是怎么改?为什么减1?减去的1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重复的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理发师不纳闷了,同学们你们成功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通知。
师:但是,袁老师也开始纳闷了,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呀。同学们,前几天我到一所小学听课,发现学校给每个班发了一份通知,请同学们看一下:
通知
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了,定于3月24日、25日下午分别举行书法、绘画比赛。要求:每班选5名同学参加书法比赛,6名同学参加绘画比赛。
师:根据学校的通知要求,每个班一共要选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
生:(齐)11人!
师:是呀,我也认为是11人,但是老师从那个班了解到只有9人参加比赛呀。我还要了份名单呢,一起来看看。
师:请帮老师想想,为什么只有9人呀,我数来数去都是11人。
生1:有重复的。有的同学参加了两项比赛。
生2:有的同学既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