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近代史(三)之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本专题考查内容:
1、考纲内容: 维新思想
课标要求:
了解鸦战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考纲内容: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考纲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要求: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009年上海历史)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D
本专题高考题举例
(2009高考广东单科)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B
(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B
(2009高考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变革维新             
,变法图存
D
(2009高考浙江文综)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C
命题规律: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是通过引用思想家作品中的内容来分析其思想主张,概括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对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08年和09年考查题型都是选择题,其中09年考查的是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复习时注意:
从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角度出发,重点把握: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近代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当今改革开放的启示。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大致情况: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2、注意联系政治、经济两大模块,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3、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分 析历史问题。
过程
制度
思想
学法建议
阶层
—器物
结果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均失败,无产阶级成功
专题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革命派:
倡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倡导民主共和
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地主阶级学“器物”(先进科技)
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学“制度”
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
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共“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
四
大
特
点
1、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出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2、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
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
3、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
主动选择的过程。
4、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
始终伴随论战。
(学习者)
三个阶级
学习历程
四个阶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br/